文行忠信
孔子教育学生的四个主要科目。《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文谓诗书礼乐,凡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皆文之教也。行谓躬行也。中以尽心曰忠,恒有诸己曰信。人必忠信,而后可致知力行,故曰:‘忠信之人,可以学礼。’此四者,皆教成人之法,与教弟子先行后学文不同。”
孔子教育学生的四个主要科目。《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文谓诗书礼乐,凡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皆文之教也。行谓躬行也。中以尽心曰忠,恒有诸己曰信。人必忠信,而后可致知力行,故曰:‘忠信之人,可以学礼。’此四者,皆教成人之法,与教弟子先行后学文不同。”
源见“蓝桥”。喻指男女邂逅有情。元陆文圭《念奴娇.洛阳耆英会》词之一:“欲捣玄霜,难寻玉杵,何日蓝桥遇?”
后顾,回过头来照看。忧,忧虑。形容在前进和外出时,对后方和朝中、家中的挂念、担心。源出北魏李冲故事。李冲(449-498年),字思顺,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敦煌公李宝的小儿子。少孤,得长兄训导。高
此为汉武帝筑柏梁台与群臣宴饮之事。后以此典形容君臣饮宴赋诗。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春天,在长安城内建柏梁台,高二十丈,用香柏为殿梁,可以香闻数十里。汉武帝在台上摆酒设宴,诏群臣一起作诗。此典又作
源见“食玉炊桂”。形容柴米昂贵。明陈汝元《金莲记.惊讹》:“公婆年迈,慈母身孤,兼之室似罄悬,谁办桂薪玉粒?”并列 比喻柴米昂贵。语本《战国策·楚策三》:“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
同“谢女解围”。唐黄滔《祭钱塘秦国太夫人》:“训逾孟织,智迈谢围。”【词语谢围】 汉语大词典:谢围
晋.皇甫谧《高士传.严光》:“司徒霸(侯霸)与光素旧,欲屈光到霸所语言,遣使西曹属侯子道奉书,光不起,于床上箕踞抱膝发书读讫,问子道曰:‘君房素痴,今为三公,宁小瘥否?’子道曰:‘位已鼎足,不痴也。’
《史记.封禅书》:“乃为帛书以饭牛,详不知,言曰此牛腹中有奇。杀视得书,书言甚怪,天子识其手书,问其人,果是伪书。”汉武帝十分迷信齐人少翁,相信他能请来天神,不料一年多也没有天神降临。少翁就用写过字的
源见“鸡鸣狗盗”。指卑微的小技。唐韩偓《故都》诗:“掩鼻计成终不觉,冯谖无路斅鸣鸡。”
源见“和氏之璧”。识真伪大体的贤能之臣。唐孟郊《送孟寂赴举》诗:“况当圣明主,岂乏证玉臣。”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谢公(指谢安)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唐.房玄龄等《晋书.谢安传》:“坚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