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文翁化蜀

文翁化蜀

文翁是西汉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年轻时勤奋好学,通晓《春秋》。汉景帝末年出任蜀郡太守。他为政推崇仁教,重视教化,他看到蜀地偏远,民风鄙陋,决心加以诱导。从郡、县内挑选聪明能干的十几位年青官吏,亲自培养训练,然后保送到京城长安去深造,就学于博士。学成之后,回到郡中加以重用。文翁还在成都兴建官办学校,为当地培养人材,注重在实践中锻炼提高他们的从政才干。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蜀地民风教化大为改观,在长安太学求学的蜀地学生和文化发达的齐鲁地区的学生人数差不多相等了。在汉武帝时,朝廷下令让全国各郡都设立学校,就是首先由文翁开的头。后以此典称颂地方官吏办学教化、治理有方。

【出典】:

汉书》卷89《循吏传·文翁传》3625、3626、3627页:“文翁,庐江舒人也。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才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例句】:

唐·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文翁讲肆之堂,英灵雾集。” 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前贤。” 唐·杜甫《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诸葛蜀人爱,文翁儒化成。” 唐·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唐·贯休《闻知赴成都辟请》:“文翁还化蜀,奕幕列鹓鸾。” 唐·樊宗师《蜀绵州越王楼》:“既令富庶能,千万惭文翁。” 唐·羊士谔《书楼怀古》:“何独文翁化,风流与代深。” 宋·柳永《一寸金》:“仗汉节揽辔澄清,高掩武侯勋业,文翁风化。” 宋·梅尧臣《魏屯田知楚州》:“正迟文翁化,从来楚俗轻。” 明·何景明《送盛斯征巡抚四川》:“征南诸葛筹先定,化蜀文翁事更宜。” 清·宋琬《送张蔚生明府之任剑州》:“讲学文翁今再睹,勒铭张载有新题。” 清·薛时雨《题吴仲山督望三益斋诗稿即送赴川督任》:“文翁化俗只循吏,司马发难多卮词。” 清·范驹《绣带宜春·寿夏镜川学师五十》:“江涯,片帆来乍,是郑虔官职,文翁教化。”


猜你喜欢

  • 敲碎琼壶

    同“唾壶击缺”。宋 赵功可《氐州第一.次韵送春》词:“听西河,人唱罢,何堪把,江南重赋。敲碎琼壶,又前村,数声钟鼓。”

  • 梧庭凤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八第八章:“黄帝即位,施惠承天,……未见凤凰,惟思其象。……于是黄帝乃致斋于中宫。凤乃蔽日而至。黄帝降于东阶,西面,再拜稽首曰:‘皇天降祉,敢不承命!’凤乃止帝东园,集帝梧桐,食

  • 寄缣

    参见:问缣

  • 奔娥

    同“嫦娥”。元 杨维祯《修月匠歌》:“羿家奔娥大轻脱,须臾踏破莲花瓣。”

  • 江皋之佩

    同“江妃玉佩”。明杨珽《龙膏记.投膏》:“但愿折上林之花,安敢望江皋之佩。”

  • 吐白凤

    同“吐凤”。唐白居易《赋赋》:“掩黄绢之丽藻,吐白凤之奇姿;振金声于寰海,增纸价于京师。”【词语吐白凤】   汉语大词典:吐白凤

  • 海鹏风

    源见“鲲鹏展翅”。喻指大风。唐李商隐《武侯庙古柏》诗:“叶凋湘燕雨,枝折海鹏风。”

  • 白帝

    同“白帝子”。唐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诗:“赤精斩白帝,叱咤入关中。”【词语白帝】   汉语大词典:白帝

  • 蛙音闰位

    《汉书.王莽传论》:“紫色蛙声,馀分闰位。”蛙音闰位,本谓非雅正的乐曲,非正统的帝位。后泛指非正规的事物。周素园《贵州民党痛史》四篇:“然同时发起之耆老会,同为无意识之举动,蛙音闰位,竟袭取民意机关之

  • 赤鯶公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鳞介篇》:“国朝律:取得鲤鱼即宜放,仍不得吃,号赤鯶公。卖者杖六十。言鲤为李也。”唐代皇家姓李,鲤李同音要避讳,因称鲤鱼为“赤鯶公”。宋苏轼《庐山二胜.开先漱玉亭》诗:“愿随琴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