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文武并用

文武并用

指陆贾回答高祖刘邦说:文治武功要合并运用。后以此典指既重文治,又重武功,两手并用。汉高祖刘邦初得天下,建立汉朝,不懂文治,儒生陆贾却经常在他面前称说《诗》、《书》。刘邦骂道:老子的天下是靠骑马打仗用武力得到的,要读什么《诗》、《书》!陆贾回答说:“您在马上作战取得天下,难道可以在马上治理天下吗?且看商汤王、周武王以武力夺取天下,便顺应形势以文治巩固政权,文治武功合并运用,才是长治久安的办法啊!从前吴王夫差和智伯穷兵黩武以至败亡;秦朝使用严刑苛法不加改变,终于毁灭自己。当时假使秦朝统一天下以后,施行仁义,效法古代圣王,陛下又怎么能够取得天下?”此典又作“文武之道”。

【出典】:

史记》卷97《郦生陆贾列传》2699页:“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商汤王)、武(周武王)逆取而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春秋末期吴国国君,曾带兵攻越、败齐,与晋争霸,后被越国战败,自杀)、智伯(春秋末期晋国大夫,曾与韩、赵、魏三家瓜分范氏、中行氏土地,后又想灭赵氏,反被赵氏所灭)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指秦王朝。秦始皇祖先一支造父被封于赵城,因此姓赵。嬴姓与赵姓同祖先,故秦始皇嬴政也称赵政)。乡使(假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例句】:

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王导传》:“诚宜经纶稽古,建明学业,以训后生,渐之教义,使文武之道坠而复兴,俎豆之仪幽而更彰。” 唐·刘禹锡《上门下裴相公》:“夫异同之论,我以独见剖之;文武之道,我以全材统之;崇高之位,我以大功居之。”


主谓 既重视文治,又重视武功。语本《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且(商)汤、(周)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兼用,长久之术也。”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垂拱而治。”△褒义。多用于治国之道方面。→文治武功↔文恬武嬉


【词语文武并用】  成语:文武并用

猜你喜欢

  • 歌钟重锡

    《左传.襄公十一年》:“郑人赂晋侯以师悝、师触、师蠲,广车、軘车淳十五乘,甲兵备。凡兵车百乘,歌钟二肆,及其镈磬,女乐二八。晋侯以乐之半赐魏绛,曰:‘子教寡人和诸戎狄,以正诸华。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

  • 阜乡

    42` 源见“安期遗舄”。借指仙乡。明屠隆《昙花记.夫人得信》:“踏遍云山赤县神州,脚底穿,波清浅,蓬莱海畔,阜乡边,有书传。”【词语阜乡】   汉语大词典:阜乡

  • 白衣人

    源见“白衣送酒”。指送酒的吏人。唐李白《九日登山》诗:“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词语白衣人】   汉语大词典:白衣人

  • 反经从权

    同“反经行权”。《石点头》二回:“依我所见,不若反经从权,顺从改适,以财礼为公姑养老之资。”见“反经行权”。《石点头》2:“(方姨娘道)依我所见,不若~,顺从改适,以财礼为公姑养老之资。”【词语反经从

  • 三告投杼

    源见“曾参杀人”。谓谣言数传能使人信而转疑。鲁迅《书信集.致荆有麟》:“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偏正 比喻流言数传会使不信者转为相信。语本《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

  • 辞甲第

    《史记.骠骑列传》:“骠骑将军(即霍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由此上益重爱之。”汉骠骑将军霍去病以征匈奴著闻,他曾辞谢皇帝为他营造宅第,

  • 以汤沃雪

    汤,热水。沃:浇。比喻轻而易举,势在必成。《淮南子.兵略训》:“若以水灭火,若以汤沃雪,何往而不遂,何之而不用!”之:到。用:行得通。偏正 汤,沸水;沃,浇。用开水浇雪。比喻轻而易举,立见功效。《淮南

  • 菱镜鸾孤

    源见“镜鸾”。形容失偶者的孤独身影。五代 刘兼《春怨》诗:“锦书雁断应难寄,菱镜鸾孤貌可怜。独倚画屏人不会,梦魂才别戍楼边。”

  • 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就:成就。将:前进。缉熙:积渐广大。 天天有成就,月月有进步。坚持学习,循序渐进,终使自己心明眼亮。 形容学问日积月累,不断长进。语出《诗.周颂.敬之》:“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孔颖达疏:“

  • 伏生藏壁

    《史记.儒林列传》:“伏生者,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孝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乃闻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朝错(朝,也作‘鼂’‘晁’)往受之。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