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容易,会见却难。 常用以表示不忍离别的深情,或别后的无限思念。语出五代.南唐李后主《浪淘沙》:“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元.郑廷玉《楚昭公》一折:“恁时节吴兵自还,楚城无患,生则怕你别时容易
平( ㄆㄧㄢˊ pián ):辨别。亦作“辨”、“辩”,古字皆通。秩:次序。东作:谓春耕。分别次第,以便从事春耕。语出《书.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孔安国传:“秩,序
同“鹤归华表”。宋李曾伯《水龙吟》词:“泪落碑存,鹤归城是,不堪回首。”
《尚书.尧典》:“畴咨若时登庸?”蔡沈集传:“畴,谁;咨,访问也。若,顺;庸,用也。尧言谁为我访问能顺时为治之人而登用之乎?”畴咨之忧,喻指人才难求的忧虑。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崔骃传》:“人有昏垫
源见“陈惊座”。形容人负盛名,受人仰慕。隋柳庄《刘生》诗:“座惊称字孟,豪雄道姓刘。”
名教:封建社会的礼仪教化。 对维护礼仪教化有很大功劳。语出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明.莫是龙《笔麈》:“昙阳事,大有功于名教。”注:“昙阳为王锡爵女,许
《老子》:“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物,无物之象,是谓惚恍。”后以“不皦不昧”形容恍惚不可捉摸。南朝 齐 王屮《头陁寺碑文》:“惟恍惟惚,不皦不昧,莫系于去来,复归
《文选.古诗十九首》:“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李善注引《尸子》:“老莱子曰‘人生于天地之间,寄也。寄者故归。’”又《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谓人的一生犹如暂时寄居在世
晋陶潜《乞食》诗:“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后因以“饥驱叩门”谓为饥饿驱使,叩门求食。清钱谦益《吴封君七十序》:“先生晚食当肉,徐步当年,视渊明饥驱叩门,不亦彼困而此亨乎?”
同“堂上鸣琴”。明高启《南州野人为吴邑曾令赋》诗:“共问野人竟谁是,堂中鸣琴贤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