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抱佛脚

抱佛脚

唐.孟郊《孟东野集》卷九《读经》:“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

孟诗之意是说年老方信佛,以求佛保祐,有临渴掘井之嫌。唐代佛教盛行,“抱佛脚”的说法遂传以为俗语。

宋.刘攽《中山诗话》:“王丞相(王安石)喜谐谑,一日论沙门道,因曰:‘投老欲依僧。’客遽对曰:‘急则抱佛脚。’王曰:‘投老欲依僧是古诗一句。’客曰:‘急则抱佛脚是俗谚全语。’”

后因以“抱佛脚”用指平时无准备,临时急应付。

清.翟灏《通俗编.释道》引张南世《宦游记闻》:“云南之南一番国,专尚释教,有犯罪应诛者,捕之急,趋往寺中,抱佛脚悔过,便便贳(音shì,通赦,赦免)其罪。今谚云‘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乃番僧之语流于中国也。”


述宾 原为求佛保佑的意思,现用为平时无准备,临时慌忙应付。清·翟灏《通俗编》卷6引宋代张世南《游宦纪闻》:“云南之南一番国,专尚释教,有犯罪应诛者,捕之急,趋往夺中,~悔过,便贯其罪。今谚云:‘闲时不烧香,急来~’,乃番僧之语,流于中国也。”△用于描写临时应付。→临时抱佛脚


平时没有什么准备,临时慌忙想法应付,这种情况便叫做 “抱佛脚”。“抱佛脚”实际是个借词、外来语。

为什么要 “抱佛脚”呢? 那自然是祈求菩萨保佑了。

《通俗编·释道》引张世南 《游宦纪闻》记有这样一件事: 在云南南边一个番国里,非常崇尚佛教,那里有个死刑犯逃脱了,官府追捕甚紧。罪犯逃到了一座庙里,知道再也无路可逃了,便抱住一尊大佛的脚痛哭起来,表示诚心悔过。官府的人一见此情,认为罪犯真心向佛,有悔改之意,便未捉拿归案,而且放他走了。

后世 “抱佛脚”之说便流传开来,表示无准备而急忙应付之意,犹言 “临渴凿井”、“临阵磨枪”。

抱佛脚”一语传至我国后,逐渐演变成 “平时不烧香,急时抱6佛脚”这一谚语了。


【词语抱佛脚】  成语:抱佛脚汉语词典:抱佛脚

猜你喜欢

  • 连宵桑下

    源见“三宿恋”。谓久宿而生恋心。清赵执信《池上归兴》诗之一:“未免违他慈氏戒,连宵桑下苦低徊。”

  • 就将

    同“日就月将”。元耶律楚材《读唐史有感》诗:“圣德跻朝夕,仁心本就将。”【词语就将】   汉语大词典:就将

  • 龙为鱼

    源见“白龙鱼服”。比喻失势受困。清尤侗《吾年五十九》诗:“势失龙为鱼,时乖鼠变虎。”

  • 弱不好弄

    指年少时不喜爱嬉戏。《左传.僖公九年》:“夷吾弱不好弄。”夷吾:晋惠公名。弱:弱冠,年少。弄:游戏。主谓 弱,年少。好,喜欢。弄,玩耍。年幼时不喜欢玩耍。语出《左传·僖公九年》:“夷吾弱不好弄,能斗不

  • 锋发韵流

    形容文章锋芒毕露而情韵欲流。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安仁:潘岳的字。并列 韵,情趣,情致。锋芒显露,情致欲流。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

  • 戴盆

    同“戴盆望天”。晋葛洪《抱朴子.释滞》:“予可谓戴盆以仰望,不睹七曜之炳粲。”唐杜牧《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诗:“照胆常悬镜,窥天自戴盆。”【词语戴盆】   汉语大词典:戴盆

  • 十瓮齑

    源见“黄齑三百瓮”。喻指文士的清贫生活。宋张孝祥《张钦夫送笋脯》诗:“书生长有十瓮齑,却笑虎头骨相痴。”虎头,指晋顾恺之,小字虎头。

  • 誓带

    同“河山带砺”。宋范仲淹《淡交若水赋》:“情深结绶,远思誓带之流;志在弹冠,潜动濯缨之感。”【词语誓带】   汉语大词典:誓带

  • 狐狸谁问

    源见“张纲埋轮”。意谓连小奸都无人斥整了。清许宗衡《中兴乐.初秋同人登龙树寺》:“十年冠剑独昂藏,古来事事堪伤。狐狸谁问?何况豺狼!蓟门山影茫茫。”

  • 巢许

    同“巢由”。唐顾况《华山西冈游赠隐玄叟》诗:“遂令巢 许辈,于焉谢尘俗。”【词语巢许】   汉语大词典:巢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