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淮阴侯列传》:“闻汉王使郦食其已说下齐,韩信欲止。范阳辩士蒯通说信曰:‘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将军将数万众,岁
源见“狐假虎威”。喻权势者及其爪牙的淫威。鲁迅《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那时候,因为段祺瑞总理和他的帮闲们的迫压,我已经逃到厦门,但北京的狐虎之威还正是无穷无尽。”偏正 比喻有权势者及其爪牙的淫威
源见“易牙”。指名厨烹调的美味。清赵翼《杨桐山招饮即席二首》诗之一:“果然隽永出郇厨,入口几疑易牙撰。”
《韩诗外传》卷九载:北郭先生却楚庄王之聘不仕。《后汉书.廖扶传》载:廖扶感于父以法丧身,惮为吏,遂绝志世外,终身不仕,时人号为“北郭先生”。后遂以“北郭先生”称隐居不仕的人。清周亮工《重过前岳太守李灿
《晋书.王沉传》:“〔王沉〕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不能随俗沉浮,为时豪所抑。仕郡文学掾,郁郁不得志。乃作《释时论》,其辞曰:‘东野丈人观时以居,隐耕污溲之墟,有冰氏之子者,出身沍寒之谷,过而问途,丈人曰
《汉书.贾山传》:“贾山,颍川人也……孝文时,言治乱之道,借秦为谕,名曰《至言》。”谓借秦朝乱亡为喻,以论治政之道。宋苏轼《次韵刘贡父李公泽见寄》之一:“曲无和者应思郢,论少卑之且借秦。”【词语借秦】
《文选》卷十六晋.潘岳《闲居赋.序》:“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进阶,再免,一除名,一不拜职,迁者三而已矣。虽通塞有遇,抑亦拙者之效也。昔通人和长舆之论余也,因谓拙于用多。称多则吾岂敢,言拙信而
同“望梅止渴”。清 孙雨林《皖江血.拒敌》:“止渴望梅,究有何益,此诚吾党大不幸了。”见“止渴思梅”。清·孙雨林《皖江血·拒敌》:“~,究有何益,此诚吾党大不幸了!”【词语止渴望梅】 成语:止渴望梅
汉.班固《汉书.刘向传》:“向三子皆好学,……少子歆,最知名。”又《汉书.刘歆传》:“歆字子骏,少以通《诗》、《书》能属文召。……河平中,受诏与父向领校秘书,讲六艺传记,诸子、诗赋、数术、方技,无所不
同“前车之鉴”。汉荀悦《申鉴.政体》:“前鉴既明,后复申之。”【词语前鉴】 汉语大词典:前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