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心有灵犀一点通

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灵犀,指纹理透明的犀角。《汉书.西域传赞》唐.颜师古注:“通犀,中央色白,通两头。”后人多用此典故喻相爱之人心心相通。

元.于伯渊《仙吕.点绛唇》:“花月巧梳妆,脂粉娇调弄。没乱杀看花的眼睛,更那堪心有灵犀一点通。”


主谓 灵犀,旧说犀牛是一种灵兽;一点通,犀角中有白纹如线,贯通两端。原比喻恋爱双方心心相印,后泛喻彼此心意相通。唐·李商隐《无题二首》:“身无彩凤双飞翼,~。”蔡敦祺《林则徐》上:“诸位快看,元抚与芝楣方才结识几日,竟是~了!”△褒义。常用于指人的意蕴、艺术手法等。→心心相印 情投意合 志同道合 ↔貌合神离 格格不入。 也作“心有灵犀”。


心有灵犀一点通”比喻恋人心心相印,现多用于比喻彼此心意相通。

“灵犀”是什么呢?

“灵犀”,有灵性的犀牛。角中的角质有如一根白线,上下贯通,感应灵异,故以喻人心相通。说详晋·葛洪 《抱朴子》。

语见唐·李商隐 《无题》诗。晚唐诗人李商隐,在一次酒宴上见到了一位官家小姐,二人一见倾心,但无法接触交谈,只是身隔心交,李商隐因此彻夜难眠,便写下了 《无题》诗一首以抒胸臆: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诗的大意是: 猜酒行令你笑吟吟,款款春韵实在是动人。昨夜的星辰已坠落,何时能再见你倩影? 虽然没有彩凤的双飞翼,彼此却有一颗眷恋的心。晨鼓已响我该上班去,寂寞无聊好似蓬草没有根!

后世 “心有灵犀一点通”之语便传用开来。


【词语心有灵犀一点通】  成语:心有灵犀一点通汉语词典:心有灵犀一点通

猜你喜欢

  • 勾漏令

    同“勾漏先生”。晋葛洪曾求为勾漏令。唐杜甫《为农》诗:“远惭勾漏令,不得问丹砂。”

  • 披毛求疵

    同“吹毛求疵”。《旧唐书.崔元综传》:“虽外示谨厚,而情深刻薄,每受制鞫狱,必披毛求疵,陷于重辟。以此故人多畏而鄙之。”见“吹毛求疵”。《旧唐书·崔元综传》:“虽外示谨厚,而情深刻薄,每受制鞫狱,必~

  • 了婚嫁

    源见“向平之愿”。指了却儿女婚嫁之事。唐张仲方《赠毛仙翁》诗:“待我休官了婚嫁,桃源洞里觅仙兄。”

  • 玉京山

    源见“玉京”。泛指仙境。唐 吕岩《忆江南》词之十二:“沉醉处,缥渺玉京山。”【词语玉京山】   汉语大词典:玉京山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意思是说老百姓连死都不怕,怎么可以用死来威胁他们呢?老子说,人民不怕死,为什么用死来吓唬他们?如果人们果真怕死,对于那些捣乱的人,我就把他们抓来杀掉。【出典】:《老子》74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二三其德

    《尚书.咸有一德》:“德二三,动罔不凶。”《孔安国传》:“二三,言不一。”《诗经.卫风.氓》:“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德是操守、心志的意思。后以二三其德喻指三心二意而没有一定的操守。亦作“二三其意。”

  • 人亡弓,人得之

    源见“楚弓楚得”。比喻虽有所失而利未出于人,无须挂怀。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

  • 朝南暮北风

    源见“郑公风”。指顺风。宋陆游《溯溪》诗:“闲携清圣浊贤酒,重试朝南暮北风。”

  • 山鸡学舞

    同“山鸡舞镜”。唐王维《白鹦鹉赋》:“山鸡学舞,向宝镜而知归。”

  • 旧貌变新颜

    意谓陈旧的事物变得面目一新。语出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岗山》:“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岗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毕庶昌、周代《从荷花生日谈起》(《长江日报》1993年8月10日):“近年,三镇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