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循循善诱

循循善诱

指善于有步骤地进行教导。这是孔子的学生颜渊赞美孔子的话。他说,老师的学问越仰头看越高;越用力钻研,越觉得深。一看好象就在前面,忽然却在后面,使人觉得难以捉摸。虽然如此,他却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们的知识,又用一定的礼节来约束我们的行为,使我们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使我竭尽才智,好像有所进益。但是想再向前迈进一步,却又不知从何着手。

【出典】:

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例句】:

晋·潘尼《赠司空掾安仁》之八:“温温恭人,循循善诱。” 《文选》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循循善诱,服膺儒行。”


偏正 循循,有步骤、有次序;诱,引诱。善于有步骤,有次序地加以引导。形容教导得法。语本《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传我以文,约我以礼。”南朝梁·刘孝标《辨命论》:“~,服膺儒行。”杜鹏程《保卫延安》:“他稳实而从容地踱了几步,像~的老教师似的。”△褒义。→谆谆教导 诲人不倦 引而不发 ↔误人子弟引入歧途。也作“恂恂善诱”、“恂恂善导”、“循循诱人”。


【词语循循善诱】  成语:循循善诱汉语词典:循循善诱

猜你喜欢

  • 甑中尘

    同“甑中生尘”。宋辛弃疾《浣溪纱》词:“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

  •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举:推荐。亲:亲属。推举外面的人,即令是仇人也不遗弃;推举身边的人,即令是亲属也不漏失。形容办事公正。《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可也。’于

  • 画龙刻鹄

    同“画虎刻鹄”。清唐孙华《送吴振西北游》诗:“东箭南金谁国士,画龙刻鹄半虚名。”见“画虎刻鹄”。清·唐孙华《送吴振西北游》诗:“东箭南金谁国土,~半虚名。”【词语画龙刻鹄】  成语:画龙刻鹄汉语大词典

  • 蛇心佛口

    蛇蝎心,菩萨嘴。形容内心恶毒,口头仁慈,心口不一。明 王玉峰《焚香记.构祸》:“他欺人也索神不祐,王魁,你恶狠狠蛇心佛口,我便到黄泉,也须把你这歹魂儿勾,定与我倒断了前番咒。”见“佛口蛇心”。明·王玉

  • 轨书

    同“轨文”。南朝 梁江淹《齐太祖诔》:“金汤无险,轨书攸同。”【词语轨书】   汉语大词典:轨书

  • 琳檄

    源见“檄医头疾”。陈琳写的讨曹操的檄文,借指出色的公文。宋李曾伯《水调歌头.和吴鹤林舍人送杨帅韵》词:“琳檄未能草,冯铗直空弹。”

  • 撤帘

    《旧唐书.高宗纪》:“自诛上官仪后,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后来亦称皇帝年幼,太后执政曰垂帘,而称归政曰撤帘。宋.王明清《挥麈后录》一:“元祐八年九月三日,崇庆

  • 七手八脚

    形容手脚之多。清代翟灏《通俗编.身体.七手八脚》:“《五灯会元》:德光上堂偈云: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顺逆,打成一片。”后多用来比喻人多动作纷乱。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

  • 毁风败俗

    参见:伤化败俗见“伤风败俗”。《晋书·刘毅传》:“~,无盖于化,古今之失,莫大于此。”【词语毁风败俗】  成语:毁风败俗汉语大词典:毁风败俗

  • 太常妻

    《后汉书.儒林传下.周泽传》:“以泽行司徒事,如真。泽性简,忽威仪,颇失宰相之望。数月,复为太常。清洁循行,尽敬宗庙。常卧疾斋宫,其妻哀泽老病,窥问所苦。泽大怒,以妻干犯斋禁,遂收送诏狱谢罪。当世疑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