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徐市求药

徐市求药

指秦始皇派徐市带童男女到海中神山里寻求仙药。后以此典讽刺帝王、方士寻神仙、求不死药等荒诞无稽的事。徐市,一作徐福,字君房。琅玡(治今山东胶南琅玡台西北)人,一说今江苏赣榆人。秦方士,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齐地人徐市等呈上奏书,说大海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住在那里。请求准许斋戒后,带童男、童女去寻求仙人。于是派徐市征发童男、童女几千人,到大海中去寻求仙人。方士徐市等人到大海里去寻求长生不死的仙药,花费几年时间都没有得到。此典又作“不死药”、“求药使”、“追徐福”、“徐福楼船”、“秦帝使”、“五百童女”。

【出典】:

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247、263页:“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传说海中的三座神山),仙人居之。请得斋戒(古人准备向神祷告,为表示恭敬虔诚,要实行斋戒,即绝嗜欲,洗澡换衣,不喝酒,不吃荤),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方士徐市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

【例句】:

唐·李白《古风》之三:“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唐·李商隐《昭肃皇帝挽歌辞》之三:“海迷求药使,雪隔献桃人。” 宋·汪元量《北师驻皋亭山》:“童儿空想追徐福,厉鬼终当灭贺兰。” 元·萨都拉《吴越两山亭》:“仙乘缥缈东海东,徐福楼船竟何益。” 明·陈子龙《登岱》之二:“碧海未回秦帝使,白云更起武皇坛。” 明·陈子龙《登高丘而望远海》:“莫愁徐福不还家,五百童女颜如花。”


猜你喜欢

  • 蓍簪

    源见“刈蓍遗簪”。喻指旧物故情。前蜀韦庄《同旧韵》诗:“既闻留缟带,讵肯掷蓍簪?”【词语蓍簪】   汉语大词典:蓍簪

  • 衣带水

    源见“一衣带水”。形容水面狭窄。亦指仅隔一水,极其邻近。唐唐彦谦《汉代》诗:“不因衣带水,谁觉路迢迢?”清张岱《陶庵梦忆.方物》:“钱塘衣带水犹不敢轻渡,则向之传食四方,不可不谓之福德也。”偏正 像一

  • 松薪

    《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后遂用“松薪”比喻事物历久必变。唐杜牧《题桐叶》诗:“一丸五色成虚语,石烂松薪更莫疑。”【词语松薪】   汉语大词典:松薪

  • 三畏

    36 ① 儒家认为君子所应惧怕的三件事。《论语.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词语三畏】   汉语大词典:三畏

  • 赤壁鏖兵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二.孙权》:“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惟(周)瑜、(鲁)肃执拒之议,意与权同。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汉

  • 糊其口于四方

    糊口:犹言觅食。 意谓四处求食。 表示生活动荡不定。语出《左传.隐公十一年》:“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明.王世贞《师说下》:“其为师者曰:‘自行束脩以上,未尝无诲焉,余以糊其口于

  • 堕岘山泪

    源见“堕泪碑”。谓对有德政的地方官吏的缅怀。唐杜甫《随章留后新亭会送诸君》诗:“已堕岘山泪,因题零雨诗。”

  • 乌乌歌

    同“乌乌击缶歌”。宋陆游《老叹》诗:“乌乌歌罢人谁问?咄咄书成自不知。”

  • 煨芋

    源见“懒残煨半芋”。多指方外之遇。明高启《过海云院赠及长老》诗:“紫藤坞里归逢雪,煨芋曾烦慰客愁。”清汪懋麟《送高念东予告归里和司农公韵》:“萧寺闲行煨芋少,虚坛夜礼降真多。”【词语煨芋】   汉语大

  • 雷鸣瓦釜

    同“瓦釜雷鸣”。宋辛弃疾《水龙吟.用瓢泉韵》词:“倩何人与问,雷鸣瓦釜,甚黄钟哑?”见“瓦釜雷鸣”。宋·辛弃疾《水龙吟·用瓢泉韵戏陈仁和兼简诸葛元亮》:“倩何人与问:‘~,甚黄钟哑?’”【词语雷鸣瓦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