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不共戴天”。谓为父母报仇情殷志切。唐柳宗元《驳复仇议》:“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同“枕戈待旦”。北周庾信《拟连珠》:“盖闻天方荐瘥,丧乱弘多,空思说剑,徒闻枕戈。”【词语枕戈】
比喻祸生于微,不防微杜渐,则后有大患。《战国策.魏策》:“愿大王熟察之也。周书曰:‘绵绵不绝,缦缦奈何。毫毛不拔,将成斧柯。前虑不定,后有大患,将奈之何!’”缦:《史记.苏秦列传》作“蔓”,两字通借。
同“袁安高卧”。宋杨无咎《水龙吟.雪》词:“夜来六出飞花,又催寂寞袁门闭。”
源见“吴牛喘月”。用喻遇到类似的事物因疑心而胆怯、害怕。宋黄庭坚《次韵徐文将至国门见寄》之一:“便欲扫床悬麈尾,正愁喘月似灯光。”亦用咏牛。唐李峤《牛》诗:“在吴频喘月,奔梦屡惊风。”【词语喘月】
源见“非熊兆”。谓帝王访求辅政人才。唐李白《赠钱徵君少阳》诗:“如逢渭川猎,犹可帝王师。”【词语渭川猎】 汉语大词典:渭川猎
源见“乘槎”。喻指客人或客居者。唐罗邺《行次》诗:“路傍君子莫相笑,天上由来有客星。”明徐熥《访梅禹金秦淮客舍》诗:“舟过长干问客星,风流不用叹飘零。”《后汉书.严光传》:“〔严光〕少有高名,与光武同
东汉时洛阳为杀人者请托、开脱的一种非法集团。汉代王符《潜夫论.述赦》:“洛阳至有主谐合杀人者,谓之会任之家。受人十万,谢客数千。又重馈部吏,吏兴通奸,利入深重,幡党盘牙,请至贵戚宠臣,说听于上,谒行于
同“唾壶击缺”。唐令狐楚《立春后言怀招汴李匡衙推》诗:“闲斋夜击唾壶歌,试望夷门奈远何。”清王摅《病中偶成》诗:“壮心时强起,就击唾壶歌。”
《礼记.文王世子》:“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文王
同“蝶化庄生”。元朱晞颜《哨遍.题坐忘斋》词:“想蝶梦庄周,周迷蝶梦,蘧蘧自适无非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