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平分秋色

平分秋色

楚辞.九辩》:“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唐韩愈《合江亭》诗:“穷秋感平分,新月怜半破。”后因以“平分秋色”谓双方各得一半。宋李朴《中秋》诗:“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老舍《四世同堂》五八:“卖旧棉花的利钱,他和长顺三七分帐;他七成,长顺三成。这不大公平,但是他以为长顺既是个孩子,当然不能和一个成人,况且是世袭基督徒,平分秋色。”


述宾 平均地分开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语本《楚辞·九辩》:“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老舍《四世同堂》58:“卖旧棉花的利钱,他和长顺三七分;他七成,长顺三成。他以为长顺既是个孩子,当然不能和一个成人,况且是世袭基督徒~。”△多用于表示物态方面。→势均力敌←→畸轻畸重


【词语平分秋色】  成语:平分秋色汉语词典:平分秋色

猜你喜欢

  • 薏苡之嫌

    源见“薏苡明珠”。喻指遭人猜忌。明张自烈《上南大司成姜公书》:“《下里》之曲,未奏元音;薏苡之嫌,徒烦敝舌。”【词语薏苡之嫌】  成语:薏苡之嫌

  • 千里羹

    同“千里莼羹”。清王士禛《采莼曲》之四:“持作千里羹,朝朝下盐豉。”

  • 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

    自身不按道德行事,要求妻子履行道德是不可能的, 表示自身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语出《孟子.尽心下》:“孟子曰:“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赵岐注:“身不自履行道德,而使人行道德,虽妻子不肯行之,言无所

  • 嵇氏幼男

    《文卷》卷四十三,三国魏.嵇叔夜(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病,顾此恨恨,如何可言。”三国魏高士嵇康在拒绝山涛推荐他出仕的信中,谈到了子女

  • 朱门酒肉臭

    朱门:旧指官宦显贵之家。 富贵人家酒肉吃不完,任其臭腐。 极言豪富之家生活奢侈浪费。语出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周代《晚晴小集.江城舞台姐妹》:“在那个灯红

  • 齿利剑

    《汉书.枚乘传》:“夫举吴兵以訾於汉,譬犹蝇蚋之附群牛,腐肉之齿利剑,锋接必无事矣。”汉枚乘为吴王濞郎中,吴王与六国谋反,举兵,以诛(晁)错为名。汉闻之,斩错以谢诸侯。枚乘又劝说吴王,如果要起兵反汉,

  • 再起东山

    源见“东山再起”。谓重新出仕或失势的人重新得势。清蒲松龄《又与燕老启》:“寇莱公不留北省,凭熊轼以分猷;谢安石再起东山,面滹沱而建节。”

  • 秋风思归

    源见“莼羹鲈脍”。指思乡欲归之情。唐李白《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长铗归来乎,秋风思归客。”

  • 商山老

    同“商山四皓”。唐贾曾《奉和春日出苑瞩目应令》:“招贤已从商山老,托乘还征邺下才。”【词语商山老】   汉语大词典:商山老

  • 淮南大小山

    汉.王逸《楚辞章句.招隐士注》:“招隐士者,淮南小山之所作也。昔淮南王(刘)安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归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辞赋,以类相从,故或称小山,或称大山,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