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山泽臞仙

山泽臞仙

臞(qú渠):瘦。此典指司马相如认为传说中列仙住在深山水泽之间,形貌清瘦。后以此典形容士人隐居山野,容貌清瘦。司马相如见汉武帝喜爱成仙之道,因此上奏说:“上林描写之事不算最好,还有华丽的。我曾经撰写《大人赋》,尚未完成,请允许我写成献上。”司马相如认为传说的诸仙和术士居住在深山水泽之中,形貌清瘦,这不是帝王要求之仙意,于是便写成《大人赋》。此典又作“癯仙”、“臞仙老山泽”、“山泽臞”、“山泽儒仙”、“臞仙”。

【出典】:

史记》卷117《司马相如列传》3056页:“相如见上好(hào号,喜爱)仙(古代方士所幻想一种超出人世、长生不死之人)道,因曰:‘上林之事未足美也,尚有靡(mǐ米,华丽)者。臣(官吏、百姓对君主自称)尝为《大人赋》,未就,请具而奏之。’相如以为列仙之传居山泽间,形容甚臞,此非帝王之仙意也,乃遂就《大人赋》。”

【例句】:

宋·苏轼《余与李廌方叔相知》:“归家但草凌云赋,我相夫子非癯仙。” 宋·陆游《夜读隐书有感》:“常鄙臞仙老山泽,要令仰首看飞翔。” 宋·陆游《自咏》:“平生意薄刀笔吏,投老身为山泽臞。” 宋·张孝祥《题鲁如晦通隐》:“不向江湖忘魏阙,故应山泽有儒仙。” 元·萨都拉《寄句曲外史》:“霞佩翩翩出洞天,当时仿佛见臞仙。”


【典源】《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见上好仙道,因曰:‘上林之事非足美也,尚有靡者。臣尝为《大人赋》,未就,请具而奏之。’相如以列仙之传居山泽间,形容甚臞(qu),此非帝王之仙意也,乃遂就《大人赋》。”《汉书·司马相如传》亦载,中作“列仙之儒居山泽间”。

【今译】 汉代司马相如见武帝喜好修仙求道之事,于是奏道:“上林的描写不算是最好,还有比它更美好的。臣曾写《大人赋》,尚未写成,请写好而进上。”相如认为各类仙人相传居住于山泽之中,形貌清瘦,这不是帝王要追求的仙意,因而写出《大人赋》。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士人隐居山野,容貌清瘦。

【典形】 臞仙、臞仙老山泽、癯仙、山泽臞、山泽儒仙、形容山泽臞。

【示例】

〔臞仙〕 元·萨都拉《寄句曲外史》:“霞佩翩翩出洞天,当时仿佛见臞仙。”

〔臞仙老山泽〕 宋·陆游《夜读隐书有感》:“常鄙臞仙老山泽,要令仰首看飞翔。”

〔癯仙〕 宋·苏轼《余与李方叔相知》:“归家但草凌云赋,我相夫子非癯仙。”

〔山泽臞〕宋·陆游《自咏》:“平生意薄刀笔吏,投老身为山泽臞。”

〔山泽儒仙〕 宋·张孝祥《题鲁如晦通隐》:“不向江湖忘魏阙,故应山泽有儒仙。”


猜你喜欢

  • 王前卢后

    同“卢前王后”。柳亚子《金缕曲.悼黄晦文》词:“江湖卅载论交久,镇难忘,吹箫说剑,王前卢后。”

  • 橘中全局

    源见“橘中戏”。指棋局。清 丘逢甲《予题杨子仙宫诗赞仙也吾宗之彦与邑人士和章稠叠戏为玄语以答雅贶》之三:“龙脯剖完尘劫换,橘中全局正输时。”

  • 臧生诈圣

    《论语.宪问》:“子曰:‘臧武仲以防(今山东费县)求为后(嗣),虽曰不要(音yāo,要挟)君,吾不信也’。”臧武仲,春秋时鲁国大夫,有“圣人”之称。鲁衰公二十三年(公元前五百五十年),因帮助季氏废长立

  • 窦车骑

    《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传》附《窦宪传》:“宪惧诛,自求击匈奴以赎死。会南单于请兵北伐,乃拜宪车骑将军,金印紫绶,官属依司空,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发北军五校……及羌胡兵出塞。……与北单于战于嵇落山,大破

  • 凝闭

    《文选.张协〈七命〉》:“天凝地闭,风励霜飞。”李周翰注:“天凝,谓霜也;地闭,谓冰也。”后因以“凝闭”谓天寒地冻。北周庾信《谢赵王赉丝布启》:“去冬凝闭,今春严劲;雪似琼田,凌如盐浦。”【词语凝闭】

  • 三接

    《周易.晋卦》:“康侯因锡马藩庶,昼日三接。”唐.孔颖达疏:“昼日三接者,言非惟蒙赐蕃多,又被亲宠频数,一昼之间三度接见也。”“三接”指旧时皇帝对所亲近的宠臣,一日之间接见三次之多。后因用为大臣受到宠

  • 乐圣衔杯

    乐圣:嗜酒的意思。古代爱酒的人称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衔杯:即饮酒。宋代洪迈《容斋三笔》卷三:“李适之在明皇朝为左相,为李林甫所挤去位,作诗曰:‘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 新亭挥泪

    同“新亭对泣”。宋刘克庄《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词:“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词语新亭挥泪】   汉语大词典:新亭挥泪

  • 居甬东

    《左传.哀公二二年》:“冬,十一月,丁卯,越灭吴,请使吴王居甬东,辞曰:“孤老矣,焉能事君?’乃缢,越人以归。”鲁哀公二二年(公元前四七一年),越国灭亡了吴国,越国派人叫吴王夫差住到甬东去,夫差辞谢说

  • 鸣凤托高梧

    同“鸣凤栖梧桐”。唐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鸣凤托高梧,凌风何翩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