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尾生抱柱

尾生抱柱

尾生,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尾生抱柱,即喻坚守信约,至死不渝。盗跖说,世人所称道的贤士,有伯夷、叔齐、鲍焦、申徒狄、介子推、尾生等六人。其中伯夷、叔齐,离别亲人,远奔他乡,饿死首阳山上,骨肉都没有安葬;鲍焦故作清高,对当时社会进行抨击,结果抱木而死;申徒狄听说商汤要让位,谏之不听,投河而死;介之推曾从晋公子重耳出亡在外,极尽忠诚。后来跑到绵山,被火烧死;尾生和一个女子在桥下约会,至期,女子不来,而大水适至,尾生抱着桥墩子被水淹死。这六个人,无异于是抛弃野外的死狗、野猪和拿着瓢四处要饭的乞丐,都是为名利蒙住了,不顾念自己身体而丢掉了性命的啊!

【出典】:

庄子·盗跖》:“世之所谓贤士;伯夷、叔齐。伯夷、叔齐辞孤竹之君,而饿死于首阳之山,骨肉不葬。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自投于河,为鱼鳖所食。介之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此六子者,无疑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离名轻死,不念本养寿命者也。”

【例句】:

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走,抱柱而死。”


【典源】《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朝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战国策·燕策一》、《史记·苏秦列传》亦载。

【今译】 尾生与相爱女子约定在桥下相会,女子不来,河水上涨,尾生坚持等候不走,直至抱着桥柱被淹死。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守约不变,也以“抱柱信”等指相爱男女订的期约。

【典形】 抱梁、抱梁期、抱桥、抱柱信、桥下期、水至不去、尾生抱柱、柱下留期信、尾生柱。

【示例】

〔抱梁〕 南朝宋·鲍照《幽兰》之三:“结佩徒分明,抱梁辄乖忤。”

〔抱梁期〕 南朝梁·萧衍《秋歌》之二:“当信抱梁期,莫听回风音。”

〔抱桥〕 宋·刘筠《又赠一绝》:“风波若未乖前约,一死何曾更抱桥。”

〔抱柱信〕 唐·李白 《长干行》:“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桥下期〕 清·黄景仁《庐州客舍寄宜兴万黍维》:“抱柱曾惭桥下期,买舟末果山阴访。”

〔水至不去〕 唐·李白《秦女卷衣》:“水至亦不去,熊来尚可当。”

〔尾生抱柱〕 唐·张祜《途次扬州赠崔荆》:“尾生从抱柱,颜子也酺糟。”

〔柱下留期信〕 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只言柱下留期信,好欲将心学松蕣。”


【词语尾生抱柱】  成语:尾生抱柱汉语词典:尾生抱柱

猜你喜欢

  • 苏武封薄

    封薄:封赏低而少。西汉苏武出使匈奴,被无理拘禁19年,他坚贞不屈,历尽千辛万苦返回汉朝。苏武在始元六年(前81)春天返回长安后,被任命为典属国(掌管与少数民族交往事务的官员)。安阳侯上官桀、桑乐侯上官

  • 团力法

    参见:皋惟团力

  • 弱不胜衣

    形容人纤瘦柔弱得连衣服的重量都承受不起。《荀子.非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 ㄕㄥ shēng 生)其衣。”瘠( ㄐㄧˊ jí 级):瘦。《洞冥记》:“汉宫人丽娟,善歌,体弱殆不胜

  • 强不犯弱,众不暴寡

    见“强不凌弱,众不暴寡”。《礼记·祭义》:“~,而弟(tì)达乎州巷矣。”弟,同“悌”。【词语强不犯弱,众不暴寡】  成语:强不犯弱,众不暴寡汉语大词典:强不犯弱,众不暴寡

  • 翠帽

    《文选》卷二张平子(衡)《西京赋》:“天子乃驾雕轸,六骏駮,戴翠帽,倚金较。”汉代典制,天子乘车的车盖用翠羽装饰。后遂用为咏天子车驾之典。唐.杜牧《洛阳》诗:“已建玄戈收相土,应回翠帽过离宫。”【词语

  • 小国寡民

    先秦道家所主张的社会理想。《老子》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

  • 射雉

    源见“如皋射雉”。谓以才艺博妻室欢心。《西湖二集.文昌司怜才慢注禄籍》:“从来女子多皮相,一笑须从射雉回。”【词语射雉】   汉语大词典:射雉

  • 眼青

    源见“青白眼”。犹青眼。谓以正眼相看表示重视。唐王勃《送白七序》:“同人者,少方见阮籍之眼青;知我者,希不学冯唐之首白。”宋苏轼《陈季常见过》诗之一:“但得君眼青,不辞奴饭白。”【词语眼青】   汉语

  • 郢削

    同“郢正”。清胡鸣玉《订讹杂录》卷八:“垩鼻者,郢人也;斫削者,匠石也。今日曰郢削、郢正、郢斤,是以匠石之斫,属之郢人,大非。”【词语郢削】   汉语大词典:郢削

  • 客羞斩美人

    源见“蛾眉笑躄”。谓重宾客而轻美人。亦用以指美人遭受残害。清孔尚任《桃花扇.骂筵》:“〔净〕兴尽宜回春雪棹。〔副净〕客羞应斩美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