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尾生抱柱

尾生抱柱

尾生,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尾生抱柱,即喻坚守信约,至死不渝。盗跖说,世人所称道的贤士,有伯夷、叔齐、鲍焦、申徒狄、介子推、尾生等六人。其中伯夷、叔齐,离别亲人,远奔他乡,饿死首阳山上,骨肉都没有安葬;鲍焦故作清高,对当时社会进行抨击,结果抱木而死;申徒狄听说商汤要让位,谏之不听,投河而死;介之推曾从晋公子重耳出亡在外,极尽忠诚。后来跑到绵山,被火烧死;尾生和一个女子在桥下约会,至期,女子不来,而大水适至,尾生抱着桥墩子被水淹死。这六个人,无异于是抛弃野外的死狗、野猪和拿着瓢四处要饭的乞丐,都是为名利蒙住了,不顾念自己身体而丢掉了性命的啊!

【出典】:

庄子·盗跖》:“世之所谓贤士;伯夷、叔齐。伯夷、叔齐辞孤竹之君,而饿死于首阳之山,骨肉不葬。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自投于河,为鱼鳖所食。介之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此六子者,无疑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离名轻死,不念本养寿命者也。”

【例句】:

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走,抱柱而死。”


【典源】《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朝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战国策·燕策一》、《史记·苏秦列传》亦载。

【今译】 尾生与相爱女子约定在桥下相会,女子不来,河水上涨,尾生坚持等候不走,直至抱着桥柱被淹死。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守约不变,也以“抱柱信”等指相爱男女订的期约。

【典形】 抱梁、抱梁期、抱桥、抱柱信、桥下期、水至不去、尾生抱柱、柱下留期信、尾生柱。

【示例】

〔抱梁〕 南朝宋·鲍照《幽兰》之三:“结佩徒分明,抱梁辄乖忤。”

〔抱梁期〕 南朝梁·萧衍《秋歌》之二:“当信抱梁期,莫听回风音。”

〔抱桥〕 宋·刘筠《又赠一绝》:“风波若未乖前约,一死何曾更抱桥。”

〔抱柱信〕 唐·李白 《长干行》:“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桥下期〕 清·黄景仁《庐州客舍寄宜兴万黍维》:“抱柱曾惭桥下期,买舟末果山阴访。”

〔水至不去〕 唐·李白《秦女卷衣》:“水至亦不去,熊来尚可当。”

〔尾生抱柱〕 唐·张祜《途次扬州赠崔荆》:“尾生从抱柱,颜子也酺糟。”

〔柱下留期信〕 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只言柱下留期信,好欲将心学松蕣。”


【词语尾生抱柱】  成语:尾生抱柱汉语词典:尾生抱柱

猜你喜欢

  • 泰阿

    源见“欧冶剑”。指宝剑。《汉书.梅福传》:“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罔,以为汉驱除,倒持泰阿,授楚以柄。”【词语泰阿】   汉语大词典:泰阿

  • 郭碑

    同“郭泰碑铭”。清宋琬《罗以献胡去骄将归武陵汉阳小集南园即席分韵》:“陈榻虽悬多倦色,郭碑初就倍沾襟。”【词语郭碑】   汉语大词典:郭碑

  • 清流

    源见“白马清流”。喻指清正有德之士大夫。清王士禛《郭有道碑》:“至竟清流解亡国,望门投止是何人?”【词语清流】   汉语大词典:清流

  • 就有道而正焉

    就:靠近。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接近有德之人,向他学习,以改正自己的错误。语出《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宋.朱熹《沧州精舍谕学者》:“更

  • 三户赶豺狼

    同“三户亡秦”。柳亚子《赠李瑞熙》诗:“袖底田郎诗谶壮,好凭三户赶豺狼。”

  • 金汤

    “金城汤池”的简称。象钢铁一样坚固的城墙,象沸水一样的护城河。语见《汉书·蒯通传》:在秦末农民起义中,蒯通劝说范阳令徐公开城,向陈胜的部将武信君(武臣)投降。蒯通说自己要向武臣陈述利害,要武臣礼遇来降

  • 狼子兽心

    比喻凶暴的人用心残忍,有如野兽。《晋书.虞预传》:“陛下登阼,威畅四远,故令此等反善向化。然狼子兽心,轻薄易动,羯虏未殄,益使难安。”见“狼子野心”。《晋书·虞预传》:“然~,轻薄易动,羯虏未殄,益使

  • 官烛未然

    三国吴.谢承《后汉书》:“巴祇为扬州刺史,与客坐暗中,不然官烛。”(引自《初学记》卷二五)“然”义同“燃”。东汉扬州刺史为政清廉节俭,夜间接待客人都不点燃公家的蜡烛。后以此典称颂清廉奉公的官员。唐.李

  • 一饭三遗矢

    源见“廉颇善饭”。指年老体弱多病。董必武《八十岁初度》诗:“且惭一饭三遗矢,未就专门几折肱。”【词语一饭三遗矢】  成语:一饭三遗矢汉语大词典:一饭三遗矢

  • 灵萱

    源见“萱草忘忧”。比喻母亲。明杨珽《龙膏记.砥节》:“痛惊风大椿忽掊,恨临霜灵萱摧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