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固:姑且。 将要取得什么,就先给予别人什么。 这是一种欲擒故纵,以退为进的策略。语出《老子》三六章:“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按今本《老子》“取”作“夺”,据《史记.管晏列传》索隐引《老子》校改。)《新唐书.突厥传上》:“今仆械卷铠,啖以玉帛,虏志必骄,骄则亡之端也。故曰:‘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四:“熙宁七年春,契丹遣汛使萧禧来言:‘代北对境有侵地,请遣使同分画。’文潞公、曾鲁公疏,皆主不与之论。时王荆公再入相,曰:‘将欲取之,必固与之也。’”一作〔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义同。《战国策.魏策一》:“《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李自成》三卷四一章:“宋献策明白了闯王的意思,也笑道:‘此即所谓,欲取之,姑予之’。”又引作〔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关于丧失土地的问题,常有这样的情形,就是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


【词语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成语: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猜你喜欢

  • 非烟染笔

    唐.皇甫枚《三水小牍》逸文《非烟传》记述:唐时,河南府功曹参军临淮武功业爱妾名非烟,姓步氏,容止纤丽,若不胜绮罗,善秦声,好文笔,尤善击瓯,其韵与丝竹合,公业甚嬖(嬖,宠爱)之。比邻天水赵象见而悦之,

  • 鵷班

    同“鵷鹭班”。元白朴《梧桐雨》楔子:“调和鼎鼐理阴阳,位列鵷班坐省堂。”【词语鵷班】   汉语大词典:鵷班

  • 目珠

    《北史.倭国传》:“有如意宝珠,其色青,大如鸡卵,夜则有光,云鱼眼睛也。”目珠,指鱼之目是为夜有光明的宝珠,称如意珠。唐.韩愈《叉鱼招张功曹》:“中鳞怜锦碎,当目讶珠销。”【词语目珠】   汉语大词典

  • 还家绣衣

    源见“衣绣夜行”。旧时指中功名或居高位返回家乡。明高启《死亭湾》诗:“一旦谒帝阍,还家绣衣新。”

  • 羁鸟

    晋.陶潜《陶渊明集》卷二《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潜在诗中描写了摆脱官场,归隐农村的乐趣。以关在笼中失去自由的鸟比自己陷身尘网

  • 益者三友

    《论语.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子认为,有益的朋友有三种,即正直的朋友,信实的朋友,见识广博的朋友。同这三种朋友交往,是有益的。后因用为交益友之典。《汉

  • 亡秦三户

    《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谓楚虽仅存三户,终将灭亡秦国。后以“亡秦三户”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宋苏轼《和陶

  • 鞭君

    同“鞭尸”。元 薛昂夫《朝天曲》曲:“伍员,报亲,多了鞭君忿。可怜悬首在东门,不见包胥恨。”

  •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形容为官清正,公平选拔人才。公元前570年,晋国大夫祁奚要求退休,晋悼公向他征求意见,由谁接替他的职务。他先推荐解狐,原是他的一个仇人。晋侯将任命时,解狐却死了。晋侯只好再次要求祁奚推荐人,他又推荐了

  • 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

    作:制作。谓制礼作乐。圣:聪明睿智。述:记述,陈述。明:洞悉事理。 意谓能制礼作乐的人是聪明睿知者;能阐述成说的人是明白事理者。 后常用以尊称能创作和能承传的学者。语出《礼记.乐记》:“故知礼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