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太公钓鱼

太公钓鱼

指吕尚钓鱼渭水(今陕西中部),受到周西伯访问,任命统帅军队,建立周朝开国功勋。后以此典比喻贤人隐士待时立功,或等待君王邀请出山共取天下。太公望吕尚,是东海(东方海滨海地,约今江苏、山东沿海一带)人。先祖曾经做过掌管四方部落之长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功。虞舜、夏禹时其子孙被封在吕(今河南南阳市西),有的被封在申(今河南南阳市)。本姓姜,用其封邑作姓氏,故名吕尚,亦名姜尚。吕尚曾经很贫穷困苦,年老了,利用钓鱼的机会求见周西伯。周西伯去打猎,在渭水北边遇到太公,两人交谈,大为高兴。周西伯说:“自从我先代君主太公说‘一定有圣人到周国来,周国将靠着他兴盛’。您就是这个人吧?我太公想望您很久啦。”所以称他为“太公望”(俗称姜太公)。周西伯和他坐车一同回去,任命他做统帅军队的长官。此典又作“屠钓”、“钓叟值周王”、“钓国”、“磻溪入钓”、“钓周”、“钓渭滨”、“钓渭”、“经纶钓”、“吕公荣达”、“渭滨叟”、“吕钓”、“钓屠”、“渭水封侯”、“钓文钩”、“渭钓”、“太公一钓”。

【出典】:

史记》卷32《齐太公世家》1477、1478页:“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掌管四方部落之首领),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宗族旁出之支派)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yì益,后代子孙)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gān甘,通“干”,求取)周西伯。”“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山南面或水北面叫阳),与语大说(yuè阅,通“悦”),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统帅军队长官)。”

【例句】:

三国魏·曹植《求通亲亲表》:“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 北周·庾信《忝在司水看治渭桥》:“星精逢汉帝,钓叟值周王。” 唐·骆宾王《钓矶应诘文》:“将以钓川邪?将以钓国耶?然后知古之善钓者,其惟太公乎?” 唐·王勃《三月曲水宴》:“傅岩来筑处,磻溪入钓前。” 唐·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钓周猎秦安黎元,小鱼兔何足言。” 唐·李白《梁甫吟》:“君不见朝歌屠叟辞刺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唐·韩愈《叉鱼》:“如棠名既误,钓渭日徒消。” 唐·元稹《哭吕衡州》之二:“望有经纶钓,虔收宰相刀。” 唐·温庭筠《渭上题》之一:“吕公荣达子陵归,万古烟波绕钓矶。” 唐·王贞白《题严光钓台》:“应嫌渭滨叟,匡国只论兵。” 宋·陆游《杂感十首》之一:“吕钓渭水滨,说筑傅岩野。” 宋·陈师道《石氏画苑》:“吕翁落寞起钓屠,南山四老东宫须。” 明·冯帷敏《粉蝶儿·五岳游囊杂咏》:“也不羡严陵贵友,也不羡渭水封侯。” 明·袁宏道《陶石篑书至》:“自无求相意,焉用钓文钩。” 清·顾炎武《子德李子闻余在难》:“相期非早暮,渭钓与莘耕。” 清·孔尚任《桃花扇》:“金鳌上钩,好似太公一钓,享国千秋。”


猜你喜欢

  • 黑甜甜

    同“黑甜”。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一折:“我睡呵,黑甜甜倒身如酒醉,忽喽喽酣睡似雷鸣。”【词语黑甜甜】   汉语大词典:黑甜甜

  • 桑门

    梵语‘‘沙门”异译,指僧侣和尚,《后汉书.楚王英传》:“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絜斋三月,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其还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唐李贤注:“伊蒲塞,即优婆塞也,中华翻为

  • 骐骥困盐车

    源见“骥伏盐车”。谓才华遭到抑制,处境困厄。唐胡曾《咏史诗.虞坂》:“未省孙阳身没后,几多骐骥困盐车?”【词语骐骥困盐车】  成语:骐骥困盐车汉语大词典:骐骥困盐车

  • 细君

    古代诸侯的妻子称小君,也称细君。西汉东方朔在汉武帝准备赐给各位近臣每人一份猪肉时,没等主管官吏来分肉,就自己拔剑割肉带回家去。汉武帝责备他时,他却诙谐地说:“受赐不待诏命,多么无礼;拔剑就割肉,多么豪

  • 按堵如故

    《汉书.高帝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吏民皆按堵如故。”颜师古注:“应劭曰:‘按,按次第。墙,堵也。”依次排列象墙一样。后以按堵如故形容秩序良好,百姓和原来一样安

  • 巫蛊之狱

    参见:江充巫蛊

  • 金马署

    源见“玉堂金马”。指翰林院、集贤省等机构。《文选.陆厥〈奉答内兄希叔〉》:“属叨金马署,又点铜龙门。”李善注:“叨金马署,谓为秀才也。《〈两都赋〉序》曰:‘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宋沈遘《七言送沈景休

  • 鵷鹭班

    源见“鹭序鵷行”。指朝见帝王时按官品次序排列的群臣。明 汤式《端正好.元日朝贺》曲:“鵷鹭班文僚武僚,熊虎队龙韬豹韬。”

  •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当父母在时,依礼去侍奉;当父母去世后,依礼去埋葬,依礼去祭祀。 古指子女对父母尽孝之道。语出《论语.为政》:“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

  • 三山

    同“三神山”。唐刘禹锡《怀妓》诗之四:“三山不见海沉沉,岂有仙踪更可寻。”清黄遵宪《和沈子培同年》:“缥缈三山信徐巿,横纵六里听张仪。”【词语三山】   汉语大词典: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