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大逆不道

大逆不道

罪恶重大。《汉书.杨恽传》:“不竭忠爱,尽臣子义。而妄怨望称引,为妖恶言,大逆不道请逮捕治。”亦作“大逆无道”。《史记.高祖本纪》:“汉王数项王曰:‘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数:责备。


并列 罪恶重大,不循正道。语出《汉书·杨恽传》:“为妖恶言,大逆不道,请逮捕治。”鲁迅《两地书》:“伟大之钉子,迎面碰来,幸而上帝保佑,早有廿九日之信发出,声明前此一函,实属~,应即取消。”△贬义。用于描写人的品性。→离经叛道 十恶不赦 犯上作乱 不忠不孝 ↔忠臣孝子耿耿此心 循规蹈矩。也作“无逆无道”、“大逆无道”。


解释旧指犯上作乱,违反封建道德。现多用来比喻某种行为、观念背离了道德标准和常理。

出处汉书·宣帝纪》:“(杨恽)不悔过,怨望,大逆不道,要斩。”

杨恽(yùn),是司马迁的外孙,丞相杨敞的儿子。年轻的时候认真读外公写的《史记》,又下功夫钻研《春秋》,以才能著名杨恽本人轻财好义,获得很多人的夸奖。进入朝廷任职后,因为揭发大臣谋反有功,而获封侯爵,被提升为中郎将。在中郎将任上,他厉行改革,获得了朝廷的赞扬而被升职。在早年的这一派赞扬声中,杨恽养成了廉洁无私,办事公平的优点,也养成了喜欢夸耀和显示自己,刻薄伤人,以及揭发别人隐私的毛病。正是因为这些缺点,朝廷中有不少人怨恨他,尤其是太仆(替天子驾车的官)戴长乐与他矛盾最深。因此,当戴长乐被人告发坐牢时他就怀疑是杨恽干的,于是也上书揭发杨恽的罪行。

由于性格自傲,杨恽在受审讯期间并不配合,而且口无遮拦,就被判决为大逆不道,按法当斩。皇帝不忍心诛杀他,就将他贬为庶人。杨恽失去爵位后依旧性格不改,又遭人告发为骄傲奢侈,不思悔过,以至于引起了日食这样不祥的征兆。朝廷在调查时恰又发现了他给朋友的信上写着一些怨恨之辞,最终因为这封信引起了皇上的厌恶,杨恽又被判决为大逆不道,被处以腰斩。

近义犯上作乱

例句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老子打儿子天经地义,儿子打老子就是大逆不道。


【词语大逆不道】  成语:大逆不道汉语词典:大逆不道

猜你喜欢

  • 神丛

    《战国策.秦策三》:“应侯谓昭王曰:亦闻恒思有神丛与?恒思有悍少年,请与丛博,曰:‘吾胜丛,丛籍我神三日;不胜丛,丛困我。’乃左手为丛投,右手自为投,胜丛。丛籍其神,三日,丛往求之,遂弗归。五日而丛枯

  • 揽辔登车

    同“揽辔澄清”。清毛奇龄《送吴明府超迁观察之闽》诗:“丈夫入世贵倜傥,揽辔登车气何爽!”见“揽辔澄清”。【词语揽辔登车】  成语:揽辔登车汉语大词典:揽辔登车

  • 相思树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怨,王囚之,论为城旦。……凭乃自杀。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

  • 练裙子

    《南史.任昉传》载:昉子西华“冬月著葛被?裙”。?,误为“练”。?,粗麻;练,素帛。皆贫家用的织物。后谓贫穷之人为“练裙子”。宋苏轼《次韵王定国谢韩子华过饮》:“哀哉练裙子,负薪蹑破履。”【词语练裙子

  • 大风诗

    同“大风歌”。唐太宗《幸武功庆善宫》诗:“共乐还乡宴,欢比《大风》诗。”唐赵彦昭《奉和幸大荐福寺》诗:“同沾小雨润,窃仰《大风》诗。”【词语大风诗】   汉语大词典:大风诗

  • 淮阳绩

    源见“卧治”。谓清简无为,政绩显著,为人所称颂。宋刘敞《睡起》诗:“愧无淮阳绩,高卧亦终年。”【词语淮阳绩】   汉语大词典:淮阳绩

  • 一物不知,以为深耻

    汉.扬雄《法言.君子》:“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不知。”扬雄在《法言.君子》中说,圣人对于某一事物有所不知,认为是莫大的羞耻。《后汉书.张衡传》:“耻一物之不知,有事之无范。”《南史.陶弘景传》:“读书

  • 藏身复壁

    源见“复壁埋名”。谓隐匿避祸。清唐孙华《记里中事》诗之二:“藏身复壁疑无地,密语登楼怕有声。”

  • 鲁褒钱神

    《晋书.隐逸.鲁褒传》:“鲁褒字元道,南阳人也。好学多闻,以贫素自立。元康之后,纲纪大坏,褒伤时之贪鄙,乃隐姓名,而著《钱神论》以刺之。”晋鲁褒,南阳人。因忿当时世风败坏,官吏贪婪,归隐著《钱神论》以

  • 枯槁客

    同“枯槁士”。宋司马光《病竹》诗:“园竹久不治,芜没真可吊。岂无枯槁客,萧疏自殊调。”【词语枯槁客】   汉语大词典:枯槁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