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图画凌烟

图画凌烟

同“图绘凌烟”。宋 李洤《满庭芳.送张守汉卿赴召》词:“光华家世事,门中列戟,圯上遗编。况建炎勋业,图画凌烟。”


【典源】 北周·庾信《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天子画凌烟之阁,言念旧臣; 出平乐之宫,实思贤傅。”《旧唐书·太宗纪》:“ (贞观) 十七年……诏图画司徒、赵国公无忌等勋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 《旧唐书·代宗纪》:“ (宝应二年) 功臣皆赐铁券,藏名太庙,画象凌烟阁。”

【今译】 凌烟阁为唐代长安太极宫中的殿阁。唐太宗、唐代宗都曾为追念、表彰功臣,而将他们的形象画在凌烟阁上,昭示后代。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臣子建立勋业,名垂史册。

【典形】 丹青褒鄂、功臣阁、冠凌烟、画凌云、凌烟、凌烟阁、凌烟像、上凌烟、图画凌烟、图像凌烟、向凌烟勒、烟阁传形、阁上丹青、凌烟功臣、画凌烟。

【示例】

〔丹青褒鄂〕 清·黄景仁《冬夜饮程鱼门编修斋》:“冠金花冠衣只孙,丹青褒鄂森有神。”

〔功臣阁〕 清·孔尚任《桃花扇》:“看古来功臣阁丹青图画,似今日列侯会剑佩弓刀。”

〔冠凌烟〕 宋·张元干《挽少师相国李公》之三:“如公真徇国,绘像冠凌烟。”

〔画凌云〕 明·汤显祖《紫钗记》:“送你上朝班玉笋有精神,做得个画凌云第一人。”

〔凌烟阁〕 唐·杜牧《寄远》:“功名待寄凌烟阁,力尽辽城不肯回。”

〔凌烟像〕 元·王伯成《李太白贬夜郎》:“就霜毫写出凌烟像,文场立定中军帐。”

〔上凌烟〕 宋·黄庭坚《满庭芳·茶》:“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

〔图像凌烟〕 元·白朴《凤凰台上忆吹箫》:“明年看,平吴事了,图像凌烟。”

〔向凌烟勒〕 明·黄峨《寄升庵》:“公义私情不两全,愿君早向凌烟勒。”

〔烟阁传形〕 唐·李商隐《为李贻孙上李相公启》:“烟阁传形,革车就国。尽人臣之极分,焕今古之高名。”


猜你喜欢

  • 存留谏笏

    源见“魏公笏”。表示先辈政绩卓著和家世荣显。宋刘克庄《沁园春.四和》词:“抖擞空囊,存留谏笏,犹带虚皇案畔香。”

  • 风景这边独好

    这里的风景特别美好。 既用以赞美自然风光,也用以歌颂大好形势。语出毛泽东《清平乐.会昌》:“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叶辉《商潮撼动“官本位”》(《光明日报》1993年2

  • 人命危浅

    寿命不长,死在旦夕。晋代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刘:指李密的祖母刘氏。主谓 危,危险。浅,时间短。性命危险难保,或寿命不长。宋·魏了翁《哭杜威州文》:“忧患摧

  • 穿壁引光

    也称“凿壁偷光”。汉代匡衡苦学的故事。晋代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连动 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苦学。晋·葛洪《西京杂记》卷2:“

  • 挥金陌上

    汉.刘向《列女传.鲁秋洁妇》:“洁妇者,鲁秋胡子妻也。既纳之五日,去而宦于陈。五年乃归,未至家,见路旁妇人采桑,秋胡子悦之,下车谓曰:‘若曝采桑,吾行道远,愿托桑荫下餐。’下赍休焉。妇人采桑不辍。秋胡

  • 提剑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医曰:‘病可治。’于是高祖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汉高祖刘邦自称“以布衣提三

  • 一字褒

    晋.范宁《谷梁传集解序》:“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文选》卷四五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春秋》笔法以一字寓褒贬。后以“一字

  • 变橘

    同“橘化为枳”。唐孔绍安《伤顾学士》诗:“游人行变橘,逝者遽焚芝。”按,作者系越州 山阴人,北游入隋,后归唐,故有是言。【词语变橘】   汉语大词典:变橘

  • 遗簪堕珥

    《史记.滑稽列传》:“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叁(三)。”后以“遗簪堕珥”形容欢饮而不拘形迹。唐虞世南《门

  • 请蹯

    《左传.文公元年》:“冬十月,〔商臣〕以宫甲围成王。王请食熊蹯而死。弗听。丁未,王缢。”请蹯,请求吃过熊掌再去死。后以指弑逆行为。亦指穷途末路垂死的挣扎。《旧唐书.杨元亨传》:“动摇冢嫡,宁唯掘蛊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