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唾壶击缺

唾壶击缺

北堂书钞》卷一二五晋裴启《语林》:“王大将军(指王敦)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歌》(指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未已。’以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尽缺。”

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仲处(王敦字仲处)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此事又见《晋书.王敦传》。

后人因以“唾壶击缺”或“击缺唾壶”作为激赏诗文之词。宋.张元干《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词:“塞垣祇隔长江,唾壶空击悲歌缺。”在这里作者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不能杀敌雪耻的悲愤心情。李木庵《延安雅集》诗:“主人谓我何不歌,唾壶击碎意则那?”那,奈何。这两句诗意是:我现在不唱,等到胜利时痛快地唱,唱到把唾壶击碎。这里饱含着对革命胜利无限向往的激情。


主谓 唾壶,痰盂。形容忧愤激昂的情绪。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王敦)每醉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晋书·王敦传》)周斌《和剑华醉歌行》:“毕竟英雄心不死,~剑光紫。”※唾,不读作chuí。△多含壮志未酬之意。→胸中块垒 慷慨激昂 ↔怡然自得。也作“唾壶敲缺”、“唾壶击碎”。


【词语唾壶击缺】  成语:唾壶击缺汉语词典:唾壶击缺

猜你喜欢

  • 梦羊

    源见“羊踏菜园”。戏称平日生活清苦,偶得荤腥美食。明 孙仁孺《东郭记.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便教俺那侍妾每准备着开筵,咱脏神儿敢梦羊,你兽人儿尽给鲜。”

  • 云台画

    同“云台画像”。元蒲道源《和赵君锡》:“此身未入云台画,半夜披衣望列星。”【词语云台画】   汉语大词典:云台画

  • 依风首丘

    源见“代马依风”、“狐死首丘”。谓依恋故乡本土。晋袁宏《后汉纪.和帝纪下》:“夫周齐同在中土千里间尔,况于万里绝域,小臣能无依风首丘之思哉!”【词语依风首丘】  成语:依风首丘

  • 虿发

    《诗.小雅.都人士》:“彼君子女,卷发如虿。”郑玄笺:“虿,螫虫也,尾末揵然,似妇人发末曲上卷然。”孔颖达疏:“彼都人君子之家,女乃曲卷其发末如虿之尾,言其容仪有法也。”后用以称女子头发末梢上卷的发型

  • 知其雄,守其雌

    雄:比喻刚强。雌:比喻柔弱。 明知什么是刚强,但安守柔弱,不与人争。 古代道家所奉行的息事宁人的处世哲学。语出《老子》二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清.欧阳兆熊、金安清《水窗春呓》卷上:“

  • 画虎成狗

    同“画虎不成反类狗”。《聊斋志异.胭脂》:“身已许君,复何吝惜?但恐‘画虎成狗’,致贻污谤。”见“画虎不成反类狗”。方志敏《死》4:“不要弄巧成拙,~。”【词语画虎成狗】  成语:画虎成狗汉语大词典:

  • 醍醐灌顶

    醍( ㄊㄧˊ tí 提)醐( ㄏㄨˊ hú 胡):酥酪上凝聚的油。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比喻以智慧灌输于人,使人得到启发。后来泛用以比喻使人感到头脑清凉舒适。唐代顾况《行路难》诗:“岂知灌顶有醍

  • 金徽

    南朝梁元帝《秋夜》诗:“金徽调玉轸,兹夕抚离鸿。”原指金饰的琴徽,后借指琴。唐黄滔《塞上》诗:“金徽互呜咽,玉笛自凄清。”清钮琇《觚賸续编.越巢近体》:“几时卧空谷,终日抱金徽。”【词语金徽】   汉

  • 封君橘

    源见“千头木奴”。指维持生计的家产。形容人家道殷足。金周昂《忆刘及之》诗:“千株何处封君橘,二顷谁家负郭田?”

  • 燃烛达旦

    欧阳修《归田录》:“邓州花蜡烛名著天下,虽京师不能造。相传是寇莱公烛法。公尝知邓州,而自少年富贵,不点油灯,尤好夜宴剧饮,虽寝室亦然烛达旦。每罢官去后,人至官舍,见厕溷间烛泪在地,往往成堆。”后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