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后生可畏

后生可畏

意指青年人前程远大,成就将超过年长的人,值得敬佩。孔子在勉励他的学生求学上进时说,青年人是可怕的,怎么能断定他们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一个人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什么成就,那就不值得害怕了。

【出典】:

论语·子罕》:“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例句】:

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后生可畏,来者难诬;然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吏部尚书何晏甚奇之,题之曰:‘后生可畏,若斯人者可与言天人之际矣。’”


主谓 青年必能超越先辈,令人敬畏。《论语·子罕》:“~。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褒义。多用人形容青年实力。→风华正茂 ↔马齿徒增


解释后生:后辈、下一代。指青年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

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孔子说:“青年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怎么知道将来还不如现在呢?如果四五十岁还没有名声的话,也就不值得害怕了。”北宋经学家邢昺注释说:“年轻人完全可以通过积累学行,成就道德,他们确实令人敬畏,哪里知道日后他们这些年轻人的道德文章会不如今天的我呢?如果年少时不积累学行,成就道德,到了四十岁、五十岁还没有什么名声,这时候即使打算硬着头皮来充电,也终究成就不了大的道德,所以已经不值得害怕了。”

孔子的这句话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二是强调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后生可畏,前提是后辈、下一代应该首先受到良好的教育,教育搞得好,青年人的前途才会一片光明;同时,青年人必须在年少时就进行不懈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超越现在。如果到了四五十岁还一事无成的话,那就说明教育没有成功或者自身没有努力,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

反义少不更事

例句

你年纪轻轻就做出这么大的成就,真是后生可畏啊!


【词语后生可畏】  成语:后生可畏汉语词典:后生可畏

猜你喜欢

  • 白云孤飞

    同“白云亲舍”。宋 胡继宗《书言故事.天文类》:“客中思亲曰‘白云孤飞’。”主谓 比喻客中触景思亲。《新唐书·狄仁杰传》:“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

  • 祢正平

    源见“渔阳掺挝”。借指正直慷慨之士。唐李商隐《听鼓》诗:“欲问《渔阳掺》,时无祢正平。”

  • 管鲍亲

    源见“管鲍交”。指朋友间情谊深厚。清顾炎武《赠钱行人邦寅》诗:“之子才名重,相知管 鲍亲。”

  • 泪下羊昙

    同“泪洒西州”。明徐渭《寄王仲房》诗:“忽感东山人,泪下羊昙珠。”

  • 狡兔死,良犬烹

    见“狡兔死,良狗烹”。《东周列国志》83回:“吾闻‘狡兔死而良犬烹’。敌国如灭,谋臣必亡。”【词语狡兔死,良犬烹】  成语:狡兔死,良犬烹汉语大词典:狡兔死,良犬烹

  • 抢榆鸠

    源见“榆枋之见”。喻识浅志小之人。清黄遵宪《和周朗山见赠之作》之二:“谤伤争来撼树蜉,非笑亦有抢榆鸠。”

  • 轩辕张乐

    《庄子.天运》:“北门成问于黄帝曰:‘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荡荡默默,乃不自得。’”北门成,黄帝的臣子。咸池,乐名。洞庭之野,指天地之间。黄帝张至乐,北门成开始不悟

  • 曾家投杼

    同“曾母投抒”。唐白居易《思子台有感》诗:“曾家机上闻投杼,尹氏园中见掇蜂。”

  • 田骈天口

    《文选》卷三六任彦昇《宣德皇后令》唐.李善注引《七略》:“齐,田骈,好谈论。故齐人为语曰;‘天口骈。’天口者,言田骈子不可穷其口,若事天。”齐人田骈,能言善辩,当时称他为“天口”,是说他能说会道,滔滔

  • 言近旨远

    原作言近指远,谓语言浅近而涵义深远。孟子说,语言浅近而道理深远,这是好的语言。操持简单而效果巨大,这是好的方法。君子所说的,虽只是端心正性一套,可是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却在其中。君子所作的,虽只是修身,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