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名下无虚士

名下无虚士

指享有盛名的人,必有真才实学,这是指南朝陈姚察的故事。姚察(533-606年)字伯审,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官至吏部尚书。陈灭入隋,袭封北绛郡公,大业二年(606年),74岁终于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察自幼性情纯厚,事亲以孝闻名,6岁诵书万余言,勤苦学习,夜以继日。12岁便能写文章。姚察励精学业,闻见渊博。一代文宗徐陵,每逢看到姚察的著述,特别推崇。曾对儿子徐俭说:“姚学士品德和学问没有超过他的,你应该向他学习。”陈太建初年,察为通直散骑常侍,出使回访北周,沛国刘臻私下在公馆提出关于《汉书》有疑问的十几个问题询问姚察,姚察皆引经据典一一作了剖析。刘臻对其亲信说:“真是名不虚传!”表示了对姚察的钦佩。后世常用以说明享有盛名的人,必有真才实学,名实相符。

【出典】:

陈书》卷27《姚察传》348-349页:“太建初,补宣明殿学士,除散骑侍郎、左通直。寻兼通直散骑常侍,报聘于周。江左(也称“江东”,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即今江苏省一带。)耆(qí其,老)旧(耆旧:年高而久负声望的人。)先在关右(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臻谓所亲曰‘名下定无虚士’。”

【例句】:

清·李汝珍《镜花缘》88回:“果然文不起草,走笔立就,那才算得名下无虚哩。”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回:“早觉得他们一定要发达的,果然不出所料:足见文章有价,名下无虚。” 清·黄小配《洪秀全演义》14回:“名下无虚士,(李)秀成智勇足备,吾不如之。”


【词语名下无虚士】  成语:名下无虚士汉语词典:名下无虚士

猜你喜欢

  • 彦伯舟

    同“袁宏艇”。唐岑参《送襄州任别驾》诗:“莫羡黄公盖,须乘彦伯舟。”

  • 白驹空谷

    《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白驹指白色幼马,为贤者所乘。白驹在空谷,比喻贤能之人在野而不出仕。后亦以白驹空谷喻贤者出仕而谷空。《文选.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白驹空谷,振鹭在庭。”

  • 世掌丝纶

    《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后中书省代皇帝草拟诏旨,称为掌丝纶。父子或祖孙相继在中书省任职的称“世掌丝纶”。唐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述宾 丝纶

  • 钧天所

    源见“钧天广乐”。指神话中天帝所居之所。喻宫廷。宋程珌《喜迁莺.寿薛枢密》词:“笑语。知何许?旆卷青霓,来自钧天所。”

  • 陆凯贵甚

    《世说新语.规箴》:“孙皓问丞相陆凯曰:‘卿一宗在朝有几人?’陆曰:“二相,五侯,将军十余人。’皓曰:‘盛哉!’陆曰:‘君贤臣忠,国之盛也;父慈子孝,家之盛也。今政荒民弊,覆亡是惧,臣何敢言盛。’”吴

  • 人百其身

    见〔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主谓 用一百人的生命来换取死者的复生。形容对死者深切的哀悼。语出《诗经·秦风·黄鸟》:“彼苍天者,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陈毅《哭叶军长希夷同志》:“你之牺牲是革命

  • 云胡不喜

    云:助词,无义。胡:怎么。 怎么不喜欢? 表示心中很喜欢。语出《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赵朴初《周总理画像题词》:“阴霾蔽天今净洗,恶草荒田今锄理,病树枯苗尽

  • 风雨连床

    同“风雨对床”。清秋瑾《挽故人陈阕生》诗序:“回忆省垣聚首,风雨连床,曾几何时?谁怜一别,竟无会面之期。”见“对床夜雨”。清·秋瑾《挽故人陈阕生》:“回忆省垣聚首,~,曾几何时,谁怜一别,竟无会面之期

  • 飞凫舄

    源见“王乔凫舄”。指会飞的仙鞋。南朝 梁沈约《和谢宣城》:“王乔飞凫舄,东方 金马门。”后亦借指官员。唐卢照邻《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此赠柳九陇》诗:“寄言飞凫舄,岁晏共联翩。”【词语飞凫舄】   

  • 歌云

    源见“响遏行云”。指动听的歌声。宋张先《凤栖梧》词:“可惜歌云容易去,东城杨柳东城路。”【词语歌云】   汉语大词典: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