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州官:古时一州的长官。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搒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冶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后遂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比喻统治者可以为非作歹,而百姓的正当言行也要受到种种限制。


其他 形容专横霸道者为所欲为,却严格限制别人的行为与权利。语本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5:“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张贤亮《小说中国》:“过去几十年中……立法却是个别人的专利,立出来的法也是叫人民遵守的,所谓‘~’一类的东西。”△贬义。多用于处事为人方面。也作“州官放火”。


这是众所周知的一句成语,意在讥讽在上者依势胡作非为而禁止在下者正当活动的情况。

为什么说 “放火”呢?

宋·陆游 《老学庵笔记》中记载说,有个叫田登的人当了郡守,“自讳其名”,谁要是触犯了,必遭鞭打,“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 ‘火’”。上元 ( 农历正月十五日) 放灯,人们可以到州治之地游玩观看,吏人在街市上张贴了一张榜文,写道: “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因忌讳田登之名,所以把 “放灯”说成 “放火”。后遂形成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语,用以表示在上者自己胡作非为而限制、苛求他人之意。


【词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成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汉语词典: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猜你喜欢

  • 卖痴呆

    参见:吴人卖呆【词语卖痴呆】   汉语大词典:卖痴呆

  • 岐路亡羊

    同“歧路亡羊”。岐,通“歧”。明沈鲸《双珠记.僧榻传音》:“事参商,心悒怏,岐路多亡羊。”

  • 蠧啄剖柱梁

    《淮南子.人间训》:“蠹啄剖柱梁,蚊虻走牛羊。”意思是蠹虫虽小能使梁柱倒坏,蚊虻虽小能使牛羊逃跑。比喻因小可以致大,宜防患于未然。

  • 国之兴亡,匹夫有责

    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择音

    详见“鹿死不择音”条。【词语择音】   汉语大词典:择音

  • 颜郎老

    汉.班固《汉武故事》:“上尝辇至郎署,见一老翁,须鬓皓白,衣服不整。上问曰:‘公何时为郎?何其老也!’对曰:‘臣姓颜名驷,江都人也,以文帝时为郎。’上问曰:‘何其老而不遇也?’驷曰:‘文帝好文,而臣好

  • 沉浮

    源见“致书邮”。指书信半途被毁之虞。明高启《寄家书》诗:“底事乡书累自修,路长惟恐有沉浮。”【词语沉浮】   汉语大词典:沉浮

  • 冯郎老

    同“冯唐易老”。宋冯取洽《沁园春.赠锦江歌者何琮》词:“冯郎老,但点头咽唾,拚解金貂。”

  • 栽橘防贫

    源见“千头木奴”。谓谋求生路。唐杜牧《梁秀才以早春旅次大梁将归郊扉言怀兼别示亦蒙见赠凡二十韵走笔依韵》:“采芝先避贵,栽橘早防贫。”

  • 剥面皮

    讥讽人厚颜无耻。晋代裴启《裴子语林》:“王武子与武帝围棋,孙皓看。王曰:‘孙归命,何以好剥人面皮?’皓曰:‘见无礼于其君者,则剥其皮。’乃举棋局,武子伸脚在局下,故讥之。”王武子:王中,字武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