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反:违反。是:这个,指誓言。不思:不考虑。已:罢了,算了。 违背誓言你既不顾,那也就算了吧。 表示对不守信誓者的决绝之辞。语出《诗.卫风.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黄侃《论立宪党人与中国国民道德前途之关系》:“救国之业,未尝责诸彼党之人,独惜彼党猖披,率蒸民以为庸懦之辈,滔滔日下,神州之事庸有赖乎!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也单引〔亦已焉哉〕。汉.郑玄《戒子益恩书》:“菲饮食,薄衣服,节夫二者,尚令吾寡恨。若忽忘不识,亦已焉哉!”
反:违反。是:这个,指誓言。不思:不考虑。已:罢了,算了。 违背誓言你既不顾,那也就算了吧。 表示对不守信誓者的决绝之辞。语出《诗.卫风.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黄侃《论立宪党人与中国国民道德前途之关系》:“救国之业,未尝责诸彼党之人,独惜彼党猖披,率蒸民以为庸懦之辈,滔滔日下,神州之事庸有赖乎!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也单引〔亦已焉哉〕。汉.郑玄《戒子益恩书》:“菲饮食,薄衣服,节夫二者,尚令吾寡恨。若忽忘不识,亦已焉哉!”
唐.郑处诲《明皇杂录》:“杜甫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令尝馈牛炙白酒。后漂寓湘、潭间,羁旅憔悴于衡州耒阳县。颇为令所厌。甫投诗于宰,宰遂致牛炙白酒以遗甫。甫饮过多,一夕而卒
同“访戴”。宋范成大《李子永赴溧水》诗:“匆匆叶县双凫舄,换却山阴访戴船。”
源见“老莱娱亲”。指尽心孝养父母之人。宋陈与义《陈叔易学士母阮氏挽词》:“避地梁鸿不偕老,弄鸟莱子若为心。”
同“心猿意马”。明徐霖《绣襦记.遗策相挑》:“难拴猿马意,欲缔凤凰交。”【词语猿马意】 汉语大词典:猿马意
源见“羊裘钓”。严光的钓竿。形容隐居生活。明袁宏道《赠散木和小修韵》:“寂寞双田烟水里,何人道有子陵竿?”
曷:何。维:助词,一作“惟”。已:止。 不知何时才能停止。 表示愁怀无法排遣。语出《诗.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资治通鉴.魏纪.明帝太和四年》:“使臣微言妙旨,
源见“尾生抱柱”、“守株待兔”。比喻死守陈规,不知变通。清赵翼《瓯北诗话.苏东坡诗》:“若反以新为嫌,是必拾人牙后,人云亦云。否则,抱柱守株,不敢越限一步,是尚得成家哉!”
《左传.襄公二年》:“楚君以郑故,亲集矢于其目。”杜预注:“谓鄢陵战,晋射楚王目。”孔颖达疏:“集,是鸟止之名;矢,有羽似鸟,故亦称集也。”后以“集矢”喻指群起指摘。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杜牧之》:“至
源见“梦笔生花”。谓才思俊逸,文笔优美。雷昭性《参禅白云古刹苦不能静诗以遣之》:“灿烂笔生花,槎丫肘生柳。”【词语笔生花】 汉语大词典:笔生花
源见“狐假虎威”。喻权势者及其爪牙的淫威。鲁迅《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那时候,因为段祺瑞总理和他的帮闲们的迫压,我已经逃到厦门,但北京的狐虎之威还正是无穷无尽。”偏正 比喻有权势者及其爪牙的淫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