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千里莼羹

千里莼羹

世说新语.言语》:“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云:‘有千里(千里,湖名,在江苏溧阳县)莼羹(用莼菜做的汤),但未下盐豉耳。’”事又见《晋书.陆机传》。

王济问陆机,江东何物能比得上羊酪的美味?陆机说,自己家乡的莼菜羹其味甚美,不用盐豉调味,也足以比得上羊酪了。后以此泛指有地方风味的特产。

唐.杜甫《赠别贺兰铦(音xiān)》诗:“我恋岷下芋,君思千里莼。”宋.辛弃疾《柳梢青.三山归途,代白鸥见嘲》词:“而今岂是高怀,为千里莼羹计哉!好把《移文》,从今日日,读取千回。”《移文》,指孔稚珪《北山移文》。


偏正 千里,湖名,在江苏溧阳县。莼,一种多年生水草,嫩叶可入菜。千里湖中莼菜制成的羹。语出晋·郭澄之《郭子》:“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云:‘有千里莼羹,未下盐豉。’”金王渥《驿口桥看白莲》:“百年蓬鬓关心切,~与愿违。”△一指江东风味特产;一作思乡之辞,代指家乡。也作“莼羹千里”。


【典源】 《太平御览》 卷八六一引晋·郭澄之《郭子》曰:“陆士衡诣王武子,武子有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东吴何以敌此?’陆云:‘千里莼羹,未下盐豉。’”《世说新语·言语》、《晋书·陆机传》亦载。

【今译】 晋代陆机 (字士衡) 去拜谒王济 (字武子),王济正有几斛羊酪放在那,指给陆机看,问:“你们东吴有什么可与之相比?”陆机答道:“有千里湖的莼菜羹,还不必下盐和豆豉。”

【释义】后以此典形容家乡风味,多指吴地的; 也用以表示欲归隐回乡。

【典形】莼菜下盐豉、莼羹羊酪、夸羊酪、酪乳争奇、陆机莼、千里莼、千里莼羹、千里羹、问羊酪、下豉莼羹、羊酪莼羹、烦羊酪、酪浆似渠无、莼丝待陆机、盐下莼菜、千里莼丝、忘莼羹、羊酪敌南烹。

【示例】

〔莼菜下盐豉〕 宋·苏轼《次韵刘焘抚》:“每怜莼菜下盐豉,肯与葡萄压酒浆。”

〔莼羹羊酪〕 宋·苏轼《次韵刘答泾》:“莼羹羊酪不须评,一饱且救饥肠鸣。”

〔夸羊酪〕 唐·韩翊 《送客之江宁》:“从来此地夸羊酪,自有莼羹味可人。”

〔酪乳争奇〕 宋·王沂孙《摸鱼子》:“吴中旧事,怅酪乳争奇,鲈鱼漫好,谁与共秋醉?”

〔陆机莼〕 唐·李商隐《赠郑谠处士》:“越桂留烹张翰鲙,蜀供煮陆机莼。”

〔千里莼〕 唐·杜甫《赠别贺兰铦》:“我恋岷下芋,君思千里莼。”

〔千里莼羹〕 宋·苏轼《忆江南寄纯如》之二:“若话三吴胜事,不惟千里莼羹。”

〔问羊酪〕 唐·刘禹锡《送周鲁儒赴举》:“若逢广坐问羊酪,从此知名在一言。”

〔下豉莼羹〕 宋·陆游《东园小饮》之三:“下豉莼羹夸旧俗,供盐梅子喜初尝。”

〔羊酪莼羹〕 宋·陆游《南烹》:“堪笑吾宗轻许可,坐令羊酪僭莼羹。”


【词语千里莼羹】  成语:千里莼羹汉语词典:千里莼羹

猜你喜欢

  • 解颐

    《汉书.匡衡传》:“匡衡字稚圭,东海承人也。父世农夫,至衡好学,家贫,庸作以供资用,尤精力过绝人。诸儒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三国魏.如淳注:“使人笑不能止也。”西汉学

  • 神禹泣罪

    汉刘向《说苑.君道》载:传说禹外出时看见犯罪的人,下车询问情况,并为之哭泣。左右问他:“罪人犯罪,你为何如此悲痛?”他说:“尧舜时,人们都以尧舜的心为心,而现在百姓都各怀己心,这都是我治理不好造成的,

  • 燕昭好马

    同“燕昭市骏”。《旧唐书.薛登传》:“燕昭好马,则骏马来庭;叶公好龙,则真龙入室。”主谓 战国时代燕昭王爱好骏马。后比喻招纳贤士。《旧唐书·薛登传》:“~,则骏马束庭;叶公好龙,则真龙入室。”△用于求

  • 于今为烈

    于:到。烈:猛烈。 指过去已有的情况到今天发展得更厉害了。语出《孟子.万章下》:“于今为烈,如之何其受之。”清.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始皇.一》:“贤而秀者皆可以奖之以君子之位而长民。圣人之心,于今为

  • 袭良弓

    同“袭冶承弓”。唐杨炯《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袭良弓于簪笏,荣侍紫宫。”

  • 尺幅万里

    见“尺幅千里”。元·戴良《何监丞画山水歌》:“莫言短幅反盈咫,这势固当论万里。”

  • 崩城

    源见“杞妇崩城”。形容至哀之哭感天动地。《后汉书.袁绍传》:“绍上书曰:‘臣闻昔有哀叹而霜陨、悲哭而崩城者。’”三国 魏曹植《求通亲亲表》:“臣伏以为犬马之诚不能动人,譬人之情不能动天。崩城陨霜,臣初

  • 郗家奴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郗司空家有伧奴,知及文章,事事有意。王右军向刘尹称之,刘问:‘何如方回?’王曰:‘此正小人有意向耳,何得便比方回?’刘曰:‘若不如方回,故是常奴耳。’”后以“郗家奴

  • 刻骨铭心

    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后以“刻骨铭心”谓永志不忘。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万万人感恩知德,刻骨铭心。”见“铭心刻骨”。唐晓玲《单教楼里的皮尔·卡丹们》:“留吧

  • 五弦琴

    同“五弦歌”。唐李群玉《穆天子》诗:“不思五弦琴,作歌咏南薰。但听西王母,瑶池吟白云。”【词语五弦琴】   汉语大词典:五弦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