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吴语》:“夫谚(谚语)曰:‘狐埋(埋藏)而狐搰(搰,音hú挖掘义)之,是以无成功。’”相传狐狸本性多疑,如果埋藏了什么东西,埋后总不放心,过一阵就又挖出来看看,所以它总也埋不成。后因以“狸埋狐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附“周亚夫”:“条侯亚夫自未侯为河内守时,许负相之,曰:‘君侯三岁而侯。侯八岁为将相,持国秉,贵重矣,於人臣无两。其后九岁而君饿死。’亚夫笑曰:‘臣之兄已代父侯矣,有如卒,子当代
意谓知心朋友极为难得。语出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卷九.结交警语》:“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伯牙道:‘相识满
同“束缊请火”。唐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君启》:“是以临邛遣妇,寄束缊于齐邻;邯郸下客,效处囊于赵相。”【词语束缊】 汉语大词典:束缊
借指粗劣的食物。《史记·李斯列传》: “然则夫所贵于有天下者,岂欲苦形劳神,身处逆旅之宿,口食监门之养,手持臣虏之作哉?” 参见:○茅茨偏正 守门人的生活用度。比喻生活极清苦节俭。《史记·李斯列传》:
源见“懒残煨半芋”。泛指高僧。宋苏轼《次韵毛滂法曹感雨》:“他年记此味,芋火对懒残。”清唐孙华《煨芋》诗:“鹄陂豆饭堪同饱,富贵无心问懒残。”【词语懒残】 汉语大词典:懒残
《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不二法门”,原为佛家语。谓修行入道有八万四千法门,不二法门在诸法门之上,能直见圣道,不可言传。后用以指
同“埋蛇”。北周庾信《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谦恭周密,言行无乖,忠公兕殪,阴德蛇埋。”
源见“画龙点睛”。指绘画、文章在关键处能点出要旨,传出神彩。清李渔《闲情偶寄.格局》:“犹塑佛者不即开光,画龙者点睛有待。”“点睛”,现在常说成 “画龙点睛”。讲话或写文章,在关键的地方以一两句精辟的
《五灯会元.龙潭信禅师法嗣》:“这里无祖无佛,达摩是老臊胡,释迦老子是干屎橛,文殊 普贤是担屎汉。”本指多须髯的胡人,后泛称络腮胡须。清梁同书《直语补证》:“老臊胡,俗以多髯连鬓者为络腮胡,其实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