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剑赠津父

剑赠津父

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子胥入船,渔父知其意也,乃渡之千浔之津。子胥既渡,渔父乃视之其有饥色,乃谓曰:‘子俟我此树下,为子取饷。……二人饮食毕,欲去,胥乃解百金之剑以与渔者:‘此吾前君之剑,中有七星,价值百金,以此相答。’渔父曰:‘吾闻楚之法令,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玉,岂图取百金之剑乎?’遂辞不受。谓子胥曰:‘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子胥曰:‘请丈人姓字?’渔父曰:‘今日凶凶,两贼相逢,吾所谓渡楚贼也。两贼相得,得形于默,何用姓字为?子为芦中人,吾为渔丈人,富贵莫相忘也。’子胥曰:‘诺。’既去,试渔父曰:‘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渔父诺。子胥行数步,顾视,渔者已覆船自沉于江水之中矣。”

伍子胥在逃离楚国追捕的途中,在江边遇到一个渔父用渡船帮他渡江,又饷以饭食。伍子胥为报答渔父的恩情,欲把七星剑赠给他,受到拒绝。又为了解除伍子胥疑虑自己向楚军告诉其行踪,便投江而死。后因用为知恩图报的典故。

元.冯子振〔正宫.鹦鹉曲〕:“逃吴辞楚无家住,解宝剑赠津父。”


猜你喜欢

  • 笔削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孔子在鲁国任司寇并摄相事,一切公文案卷均由自己草拟处理,如遇到问题,总能和人共同

  • 会子

    南宋发行的一种纸币。《宋史.食货志下三》:“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绍兴)三十年,户部侍郎钱端礼被旨造会子,储见钱,于城内外流转,其合发官钱,并许兑会子输左藏库。明年,诏会子务隶都茶场。三

  • 汉壁楚歌

    源见“四面楚歌”。喻处于极危境地。元陈樵《虞美人草词》:“汉壁楚歌连夜起,骓不逝兮奈尔何!”

  • 前年崔护

    源见“人面桃花”。指遇艳而钟情的人。宋陆游《真珠帘》词:“侧帽燕脂坡下过,料也记,前年崔护。休诉。待从今须与,好花为主。”

  • 临俎远意

    《史记.陈丞相世家》:“里中社(社是指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平为宰(主持人),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呼!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临俎意远,是说陈平从主持社祭分肉的事中

  • 胶船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周》:“昭王在位五十一年,以德衰南征,及济于汉,楚人恶之,乃以胶船进王。王御船至中流,胶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没于水中而崩。”后以“胶船”比喻无济于事或处境危殆。北周庾信《哀江南赋》:

  • 桐乡置祠

    同“桐乡归葬”。唐王维《魏郡太守上党苗公德政碑》:“棠树勿剪,何如审像图形;桐乡置祠,岂比耳闻身及?”

  • 笔花

    同“笔生花”。清曹寅《题三友图》诗:“真州酒船希,盐官笔花秃。”【词语笔花】   汉语大词典:笔花

  • 化竹

    源见“杖化龙”。指得道成仙。唐骆宾王《对策文三道》:“遂使结草亢军,爰乖宗岱之论;化竹浮水,有异虞翻之言。”

  • 才与不才间

    源见“木雁”。喻中庸处世以全身远祸。唐白居易《偶作》诗:“木雁一篇须记取,致身才与不才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