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凤鸣岐山

凤鸣岐山

国语.国语上》:“周之兴也,鸑鷟(音yuè zhuó,凤之别名)鸣于岐山;其衰也,杜柏射王于鄗。”韦昭注:“三君云:‘鸑鷟’凤之别名也。’《诗》云:‘凤皇鸣矣,于彼高冈。’其在岐山之脊乎?”

古人视凤为吉祥之鸟,凤鸣岐山预兆周的振兴,故以此为国家兴盛的典故。

诗经.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岗(高岗即岐山之颠)。”


【典源】《国语·周语上》:“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 其亡也,回禄信于聆(qin) 隧。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其亡也, 夷羊在牧。 周之兴也、鸑鷟(yuezhuo) 鸣于岐山; 其衰也,杜伯射王于鄗。是皆明神之志者也。”

【今译】 古代认为,凡一朝代的兴衰,都有上天之意借某种事迹预示出来。 周朝将兴时, 有鸑鷟(凤凰的别名) 鸣于岐山,就是这种天意的预示。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太平盛世出现。

【典形】 鸣凤、鸣凤有岐、鸣岐阳、岐山出凤凰、鸑鷟鸣岐、 鸟鸣高冈、 岐山闻凤。

【示例】

〔鸣凤〕 明·陈子龙《孟冬之晦忆去年》:“玉京春暖多鸣凤,大泽天寒独饭牛。”

〔鸣凤有岐〕 明·李东阳《郊斋和张养正》:“鸣凤有岐还盛世,神龟出洛自何年。”

〔鸣岐阳〕 晋·陆机《七征》:“舞唐庭之来仪, 鸣岐阳之鸑鷟。”

〔岐山出凤凰〕 元·萨都拉《题进士索士岩诗卷》:“汉水浮神马,岐山出凤凰。”

〔鸑鷟鸣岐〕 北周·庾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虹蜺满野,是废当途之高;鸑鷟鸣岐, 实始维新之命。”


猜你喜欢

  • 贤人

    《魏略》:“太祖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者,清酒为圣人。”(据《艺文类聚》卷七十二引)《三国志》卷二十七《魏书.徐邈传》:“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沉醉。校事赵达问以曹

  • 沿袭

    《礼记.乐记》:“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后以“沿袭”谓照旧例行事。《陈书.沈文阿传》:“若此数事,未闻于古,后相沿袭,至梁行之。”【词语沿袭】   汉语大词典:沿袭

  • 饿死漂渚

    源见“一饭千金”。指汉韩信未得志时忍饥挨饿事。张恭《雌雉啼》诗:“吁嗟乎,钟室一声雌雉啼,功臣骨肉成醢醯。反不如当年饿死漂渚侧,又何须勋名赫耀封三齐。”【词语饿死漂渚】  成语:饿死漂渚汉语大词典:饿

  • 短狐

    源见“含沙射影”。传说能含沙射影、使人得病的怪物。比喻阴谋害人者。《资治通鉴.梁元帝承圣元年》:“己丑,僧辩等上表劝进,且迎都建业。湘东王答曰:‘淮海长鲸,虽云授首;襄阳短狐,未全革面。太平玉烛,尔乃

  • 一传十,十传百

    宋代陶谷《清异录.丧葬义疾》:“一传十,十传百,展转无穷,故号义疾。”本指疾病的传染。后泛指言语或消息的展转相传。亦作“一人传两,两人传十。”明代杨柔胜《玉环记.韦皋嫖院》:“那是一人传两,两人传十,

  • 桐江把钓人

    源见“羊裘钓”。指汉严光。因其隐居钓鱼于桐江(富春江流经桐庐县境内一段),故称。明张居正《应制题画渔人》诗之二:“若非渭水持竿客,定是桐江把钓人。”

  • 三余

    《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自魏初徵士燉煌周生烈(裴松之按,此人姓周生名烈),明帝时大司农弘农董遇等,亦历注经传,颇传于世。”后裴松之注引《魏略》:“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初,遇善治《老子》,为

  • 予末小子

    古代帝王对“先王”指称自己。语出《书.顾命》:“王再拜,兴,答曰:‘眇眇予末小子,其能而乱四方,以敬忌天威。’”《后汉书.明帝纪》:“诏曰:‘予末小子,奉承圣业,夙夜震畏,不敢荒宁。’”《亢仓子.政道

  • 辩女

    汉.刘向《列女传.辩通传.楚野辩女》:“楚野辩女者,昭氏之妻也(昭、屈、景为楚国公族大家,非鄙野之人)。郑简公使大夫聘于荆,至于狭路。有一妇人乘车与大夫毂击而折大夫车轴。大夫怒,将执而鞭之。妇人曰:‘

  • 鸿渐于磐

    鸿:大雁。渐:渐进的意思。磐:大石。比喻安稳之所。 大雁渐进而栖于磐石之上。 表示地位稳固。语出《易.渐》:“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唐.苏頲《唐紫微侍郎赠黄门监李义神道碑》:“鲤趋成训,敦诗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