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先见之明

先见之明

能事先洞察事物的敏锐眼力和预见性。《后汉书.杨彪传》:“后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砥犊之爱。’操为之改容。”参见“老牛舐犊”条。


偏正 明,眼力。有预见到事物发展的眼力。《后汉书·杨彪传》:“愧无䃅~。”鲁迅《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褒义。常用于称赞人料事如神。→先人之见 未卜先知 ↔事后诸葛亮


解释预先洞察事物的眼力。

出处后汉书·杨彪传》:“后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金日(mìdī)是西汉武帝时的名臣。他本是匈奴后裔,后来归降汉朝,所以做事兢兢业业、小心谨慎,深受武帝信任。金日原有两个儿子,很招人喜爱,汉武帝也非常喜欢,拿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开心果。这两个孩子长大后,仍然经常出入皇宫,和武帝嬉戏娱乐。后来,其中的大儿子和宫女在宫殿里有不检点的行为,正好被金日撞见了,金日非常痛恨,就把他杀掉了。

杨修是东汉末期人,非常好学,富有才能,担任丞相曹操的主簿。曹操打下汉中后,既想进军巴蜀,征讨刘备,又想守住汉中,撤回大军,但是进讨一时不能成功,撤军后汉中也难守住。正好军士来问晚上军队的口令,曹操于是说:“就是‘鸡肋’。”其他人都搞不明白,为什么会用这个口令。只有杨修说:“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可惜。看来曹公已经下了撤军的决心了。”杨修才能出众,又常常能渗透曹操的心思,所以曹操对他非常担心。同时,因为杨修又是仇敌袁术的外甥,曹操担心以后成为祸患,于是后来找机会把他杀掉了。

杨修的父亲杨彪也是汉末名人,曾任要职。后来杨彪见汉朝气数已尽,就假称自己得了脚病,卷曲不能伸展,从而辞官回家。杨修被曹操杀害后。曹操有一次见到杨彪,问他:“您怎么变得这么瘦?”杨彪说:“我自愧没有金日那样的先见之明,我想念儿子,还怀有老牛舐犊一样的深情。”曹操听了这话,不由得改变了自己的面色。

例句

这事竟在他意料之中,他真有先见之明。


【词语先见之明】  成语:先见之明汉语词典:先见之明

猜你喜欢

  • 及宾有鱼

    《易.姤》:“包有鱼,义不及宾也。”孔颖达疏:“言有他人之物,于义不可及宾也。”谓用别人的鱼请客。比喻借机培植私人势力。明 许三阶《节侠记.毒媚》:“莫教养寇容奸,及宾有鱼。”兼语 拿他人的鱼请客。比

  • 无儿邓攸

    源见“邓攸无子”。惋惜有德之人绝嗣。唐白居易《崔侍御以孩子三日示其所生诗见示因以二绝和之》之二:“弄璋诗句多才思,愁杀无儿老邓攸。”

  • 瀛洲

    同“登瀛洲”。宋 王禹偊《病起归思》诗之二:“四十为郎非不偶,况曾提笔直瀛洲。”源见“三神山”。古代传说中海上的三座神山之一。常泛指仙境或胜境。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 服匿

    匈奴盛酒和奶酪的器具。《汉书.苏武传》:“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唐代颜师古注引孟康曰:“服匿如罂:小口大腹方底,用受酒酪。”又引晋灼曰:“河东北界人呼小石甖受二斗所曰服匿。”【词语服匿】 

  • 一枝梅信

    源见“陆凯传情”。表示朋友的问候和思念之情。亦指梅花开放的春讯。明杨珽《龙膏记.叙传》:“纵得一枝梅信,还隔着楚水巫山。”

  • 鸳鸯双飞

    《江湖纪事》:“宋时,潮州一富人行江上,见二人美貌,曰:‘一兄一妹,双生也。’因携以归。兄能捕鱼,妹专刺鸳鸯。富人欲犯之,不从,题诗于壁曰:‘终日刺鸳鸯,懒把娥眉扫。且归水云乡,百年可偕老。’化双鸳鸯

  • 中年忧乐

    同“中年哀乐”。清 丘逢甲《谢四以蹭蹬诗见示即次其韵》:“中年忧乐君家感,但解豪吟也自雄。”

  • 败材伤锦

    《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谓齐宣王曰:‘为巨室,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又源见“操刀伤锦”。后以“败材伤锦”喻用非其人,伤害国家。《

  • 夏馥毁形

    《后汉.党锢传》:“夏馥为党魁,及张俭等亡命,皆被收考,辞所连引,布偏天下。馥乃自剪须变形,隐匿姓名,为冶家傭。亲突烟炭,形貌毁瘁,人无知者。弟静,遇馥不识,闻其言声,乃觉而拜之。”后汉夏馥因党祸而亡

  • 舜南风

    同“南风”。宋黄庭坚《放言》诗之九:“想知舜《南风》,正尔可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