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休戚与共

休戚与共

休,吉庆,美善,福禄;戚,忧愁,悲伤。休戚与共:比喻与人同患难,共安乐,感情息息相通。春秋时期,晋襄公曾孙姬周成人后,根据晋献公以来国内不留群公子的规定而去洛阳,在周大夫单襄公手下当家臣。他年纪虽小,但举止有礼。并且对晋国事务非常关心。晋国有难,他就闷闷不乐;晋国有喜庆之事,他也很高兴。他的这些表现很得单襄公的敬重。单襄公死时,对他的儿子单顷公说,你要好好对待姬周,他这个人将来有可能归国为君。他能与晋国共享欢乐,共分忧愁,这说明他不忘本啊!公元前573年,晋国公卿杀死暴虐无道的晋厉公,将姬周迎回晋国为君,是为晋悼公。

【出典】:

国语·周语》:“晋孙谈之子周适周,事单襄公,……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襄公有疾,召顷公而告之曰:‘必善晋周,将得晋国。……为晋休戚,不背本也。被文相德,非国何取!’”

【例句】:

唐·房玄龄《晋书·王导传》:“吾与元规(庾亮字)休戚是同,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要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中朝两国同志要亲如兄弟般地团结在一起,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为战胜共同敌人而奋斗到底。”


主谓 荣辱安危,悲喜祸福,共同承受。比喻同甘共苦。乔雪竹《156次东北——西北》:“从这条线一开辟,他就是这车上的常客,在这车上吃、喝、住,尤其是写,这车成了他的第二个家,成了他事业上~的……朋友。”△常用于共同承受甘苦。→风雨同舟。也作“休戚是同”。


【词语休戚与共】  成语:休戚与共汉语词典:休戚与共

猜你喜欢

  • 北海杯

    同“北海尊”。明何景明《张太守宅同贾长教会集》诗:“千年又下南州榻,二月同传北海杯。”

  • 求仲

    源见“蒋生径”。泛指旧友。南朝 陈江总《南还寻草市宅》诗:“径毁悲求仲,林残忆巨源。”【词语求仲】   汉语大词典:求仲

  • 应奉五行

    《后汉书.应奉传》:“奉少聪明,自为儿童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读书五行并下。”东汉应奉字世叔,汝南南顿人(今河北项城县北),他聪明过人,记忆力很强,凡所经历,永记不忘。他看书速度很快,史载能同时读

  • 长啸台

    源见“苏门长啸”。指啸傲之处。唐王维《偶然作》:“孙登长啸台,松竹有遗处。”【词语长啸台】   汉语大词典:长啸台

  • 青帝子

    同“青帝”。宋刘翰《桂殿秋.寿于湖先生》词:“青帝子,碧莲宫。不驾云车骑白龙。”

  • 鹊桥喜驾

    源见“乌鹊填桥”。喻喜结良缘。明谢谠《四喜记.大宋毕婚》:“三星光在户,鹊桥喜驾云端。”

  • 革带移孔

    革带;皮革制成的腰带。腰带经常改换针孔,比喻腰围日趋细小。《南史.沈约传》:“初,约久处端揆,有志台司,论者咸谓为宜。而帝终不用,乃求外出,又不见许。与徐勉素善,遂以书陈情于勉,言已老病,‘百日数旬,

  • 夙兴夜寐

    夙:早。兴:起来。寐:和衣而睡。 起早睡晚。 形容勤劳不怠。语出《诗.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秦.李斯《泰山刻石》:“皇帝躬圣,既平天下,不懈于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三

  • 仙凫

    源见“王乔凫舄”。指鞋子或野鸭。唐段成式《光风亭夜宴妓有醉殴者》诗:“掷履仙凫起,扯衣蝴蝶飘。”唐李邕《斗鸭赋》:“征羽毛之好鸟,得渤澥之仙凫。”亦比喻足迹、行踪。明何景明《送寇定州》诗:“霄汉仙凫去

  • 崔徽画

    唐.元稹《崔徽歌序》:“崔徽河中府娼也。裴敬中以兴元幕使蒲州,与徽相从累月。敬中便还,崔以不得从为恨,因而成疾。有丘夏善写人形,徽托写真寄敬中曰:‘崔徽一旦不及画中人,且为郎死。’发狂卒。”此事又见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