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从善如流

从善如流

指乐于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公元前583年,晋国以栾书为统帅,出师侵蔡并与楚国军队发生了冲突。为了避实击虚,栾书采纳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三人的建议,转攻沈国,俘虏其国君。左丘明在评论这次军事决策变动时称赞栾书采纳好的意见就象顺从流水一样。

【出典】:

左传·成公八年》:“晋栾书侵蔡,遂侵楚,获申骊。楚师之还也,晋侵沈,获沈子揖,初从知、范、韩也。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例句】:

左传·昭公十三年》:“齐桓,卫姬之子也,有宠于僖。……从善如流,下善齐肃,不藏贿,不从欲,施舍不倦,求善不厌,是以有国,不亦宜乎?”


主谓 像水从高处流下那样迅速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语出《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八毛!’他立刻懂得,将五分钱让去,真是‘~’,有正人君子的风度。”△褒义。描写善于听取别人意见。→从谏如流 广开言路 ↔刚愎自用 固执己见 独断专行 自以为是 一意孤行 拒谏饰非。也作“从善若流”。


解释听从正确的意见,如同水从高处流下那样迅速和顺当。

出处左传·成公八年》:“楚师之还也,晋侵沈,获沈子揖初,从知、范、韩也。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栾书是春秋中期晋国的著名将领。鲁成公六年(公元前585年),楚国攻打郑国,晋国派栾书率军救郑,两国军队在绕角相遇。尚未战斗,楚军撤回,晋军于是顺便侵袭蔡国。楚国的公子申、公子成率领申、息两县的军队救援蔡国。栾书的两名副将向他请求想要迎战,栾书正打算答应,另外三名手下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劝谏说:“不行。我们前来救援郑国,尚未战斗楚军即离开了我们,我们于是来到这里。这样做,等于是把杀戮搬到了别人头上。杀戮尚未完结,又激怒楚军,初战一定不能取胜。即使战胜,也不是好事。我们大军出征,结果只打败了楚国两个县的力量,又有什么光荣的呢?假如不能打败对方,受到的耻辱就太重了,不如回去的好。”于是晋军就撤退回国。

当时晋军将领中想作战的人很多,有人对栾书说:“您掌握军权,应该斟酌民心办事。现在您的副将十一人,不想交战的只不过三个罢了,想战的是大多数,您应该听从多数人的主张。”栾书说:“好的主张才是大众的主张。现在三位将领的意见一致,是大众的好主张,听从他们的,不也行吗?”晋军退军后,楚军也撤退回国。晋军又趁机侵袭了沈国,俘获了沈国的国君揖初,这也是采纳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建议的结果。当时的有识之士评论说:“栾书听从好的意见就像水流一样和顺迅速,真是合宜啊!”

例句

曹操和袁绍相比,一个从善如流,一个刚愎自用,结果袁绍失去了民心和人才,最终兵败人亡。


【词语从善如流】  成语:从善如流汉语词典:从善如流

猜你喜欢

  • 五尺之童

    省称“五尺”。指尚未成年的儿童。古代的尺短,故可称“五尺之童”。《孟子.滕文公上》:“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贾:同“价”。【词语五尺之童】  成语:五尺之童汉

  • 蜜口剑腹

    犹口蜜腹剑。谓嘴甜心毒。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二》:“李林甫之蜜口剑腹,贾似道之牢笼言路,合而为一,其患可胜道哉。”明 尹直《蹇斋琐缀录》卷一:“〔徐有贞〕私报商先生云:‘我无奈何回护,只得置足下于

  • 挂府丞鱼

    同“羊悬续鱼”。南朝 梁陆倕《以诗代书别后寄赠诗》:“讵知亭长肉,宁挂府丞鱼。”

  • 寡人好货

    寡人:古代侯王谦称自己。货:钱财。 我喜爱钱财。 后泛指拜金者。语出《孟子.梁惠王下》:“(齐宣)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货。’”邓星盈《“人心不古”论》(《长江日报》1993年4月7日):“(《

  • 鸣盗

    源见“鸡鸣狗盗”。指微末小技。南朝 梁江淹《诣建平王上书》:“窃慕大王之义,备鸣盗浅术之余,豫三五贱伎之末。”【词语鸣盗】   汉语大词典:鸣盗

  • 尘落雕梁

    同“歌落梁尘”。宋方千里《红林檎近》词:“清歌度曲,何妨尘落雕梁。”

  • 馀照

    同“馀光”。北周庾信《灯赋》:“寄言苏季子,应知馀照情。”清钱谦益《再次敬仲韵》之十二:“焚膏东壁分馀照,曝背南荣共夕晖。”

  • 片鸿

    同“雁足书”。明张煌言《祭建国公郑羽长文》:“渺渺参辰,盈盈带水。千里片鸿,经年尺鲤。”【词语片鸿】   汉语大词典:片鸿

  • 国门吕览

    源见“一字千金”。指《吕氏春秋》,因曾悬于国门重金征求意见,故称“国门吕览”。郁达夫《岁暮穷极有某府怜其贫嘱撰文因用钓台题壁韵作答》:“国门《吕览》应传世,何必臣雄再《剧秦》?”

  • 蜡代炊

    源见“石崇斗奢”。以蜡烛当柴烧饭。形容极为奢侈。清唐孙华《次和酬恺功院长见怀一百韵》:“阁用藜燃火,厨羞蜡代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