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羊枣昌歜”。用菖蒲根切成小段腌制的咸菜,有人嗜食之。借指人所偏爱之物。清周亮工《追报亡友黄汉臣书》:“若谬许声气,于亮有菖歜之嗜者,启予荒芜。”【词语菖歜】 汉语大词典:菖歜
同“巴人下里”。唐钱起《奉和中书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御》诗:“定笑《巴歌》拙,还参丽曲馀。”唐李群玉《自沣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诗:“《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
宋苏轼《三朵花》诗序:“吾州有异人,常戴三朵花,莫知其姓名,郡人因以‘三朵花’名之。能作诗,皆神仙意。”后因以冠簪“三花”指修炼得道。金元好问《同希颜钦叔玉华谷还会善寺即事》诗之二:“铁笛不曾从二草,
同“忆莼鲈”。明张煌言《答纪石青年丈》诗之五:“已知世态供谈虎,岂为微名重忆鲈。”【词语忆鲈】 汉语大词典:忆鲈
源见“笑里藏刀”。喻有害而不易觉察的事物。宋陆游《十月四日夜记梦》诗:“森然义府刀,谁为叔度陂?”
《真人周君传》:“紫阳真人周义山,字委通,汝阴人也。闻有栾先生,得道在蒙山,能读《龙峤经》,乃追寻之。入蒙山,遇羡门子……君乃再拜叩头,乞长生要诀。羡门子曰:‘子名在丹台玉室之中,何忧不仙?远越江河来
同“管鲍交”。唐李咸用《古意论交》诗:“常恐管 鲍情,参差忽终老。”
诸:“之于”的合音。 好比花草树木,各种类别不同。 表示事物有区别。语出《论语.子张》:“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传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汉书.王贡两龚鲍传.赞》:“《易》称君子之道,或出或
《后汉书.方术.许杨传》:“汝南旧有鸿却陂,成帝时,丞相翟方进奏毁败之。建武中,太守邓晨欲修复其功,闻杨晓水脉,召与议之。杨曰:‘昔成帝用方进之言,寻而自梦上天,天帝怒曰:何故败我濯龙渊?是后民失其利
源见“洛神”。指洛水之滨。亦借指洛神。唐梁锽《名姝咏》:“临津双洛浦,对月两嫦娥。”【词语洛浦】 汉语大词典:洛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