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五花八门

五花八门

本是古代兵法中的阵名。五花:即五行阵。八门:即八门阵。后用以比喻事物花样繁多,变幻莫测。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二回:“那小戏子,一个个戴了貂裘,簪了雉羽,穿极新鲜的靠子,跑上场来,串了一个五花八门。”亦作“八门五花”。清代张潮《虞初新志》卷十七引孙嘉淦《南游记》:“伏龙以西,群峰乱峙,四布罗列,如平沙万幕,八门五花。”


并列 指五行阵和八门阵,是古代战术变化很多的两种阵势。后比喻变化多端,花样繁杂。《海上花列传》40回:“天然翻下去,都是选的酒令,~,各体咸备。”△多用于花样繁多方面。→形形色色五光十色 变幻莫测 ↔清一色。 也作“八门五花”。


五花八门”比喻事物变化莫测、花样繁多。

为什么是 “五花”?

“五花”指古代战术变幻多端的 “五行阵”,其阵势按金、木、水、火、土这五行排列,利用的是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五行生克可用下图标明:

圆圈箭头所示为克,五角星箭头所示为生。即: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依此原理布阵,利于战士相互驰援,产生更大的战斗力,便于克敌制胜。

“五行阵”亦即 “五花阵”。 “五花”后又变为行业暗语。 “五花”指: 金菊花———卖茶女,木棉花———走方医,水仙花———酒楼歌女,火棘 ( jí) 花———杂耍者,土牛花———挑夫。

什么是 “八门”呢?

“八门”亦是指古代战术变幻多端的阵势,即 “八门阵”。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方都布下阵脚,犹言全方位布阵。“八门”之名若何,今难其详。

“八门”后亦变为行业暗语。即: 一门巾———算命者,二门皮———卖药者,三门彩———玩把戏者,四门挂———卖艺者,五门平———说书者,六门团———卖唱者,七门调———扎纸者,八门聊———唱戏者。

五花八门”亦可说成 “八门五花”。如 《虞初新志·孙嘉淦( ɡàn) 南游记》: “伏龙以西,群峰乱峙,四布罗列,如平沙万幕,八门五花。”今多言 “五花八门”。


【词语五花八门】  成语:五花八门汉语词典:五花八门

猜你喜欢

  • 黄杨闰

    源见“黄杨厄闰”。喻指困境、挫折。宋冯时行《和史济川见赠》:“向来共厄黄杨闰,别后相逢白发年。”【词语黄杨闰】   汉语大词典:黄杨闰

  • 王佐才

    《汉书.董仲舒传赞》:“刘向称‘董仲舒有三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加,管、晏之属,伯者之佐,殆不及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王佐才,也称“王佐材”,意

  • 聚萤武子

    源见“囊萤照读”。泛指勤学苦读之人。车胤,字武子。宋刘克庄《沁园春.七和林卿韵》词:“便做些功业,胜穷措大,聚萤武子,吞凤君章。”

  • 弹雀

    源见“隋珠弹雀”。喻大才小用,得不偿失。清黄宗羲《〈淮安戴氏家谱〉序》:“天下之书,最不可信者有二:郡县之志也,氏族之谱也。郡县之志,狐貉口中之姓氏,子孙必欲探而出之,始以贿赂,继之恫喝。董狐、南史之

  • 季路之言

    《左传.哀公十四年》:“小邾射以句绎来奔,曰:‘使季路要(约也)我,吾无盟矣。’使子路,子路辞,季康子使冉有谓之曰:‘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此意是说,子言重于鲁盟,此乃光荣,于子无

  • 钱流

    同“钱流地”。宋范成大《次韵汪仲嘉尚书喜雨》:“但得田间无叹息,何须地上见钱流。”【词语钱流】   汉语大词典:钱流

  • 裂坐茵

    源见“管宁割席”。借指朋友断交。宋苏轼《刘莘老》诗:“顾嫌任安躁,未忍裂坐茵。”

  • 灞桥驴上吟

    源见“骑驴索句”。借指野外闲吟。宋文天祥《山中再次胡德昭韵》之一:“不将颜色污黄金,落得灞桥驴上吟。是处江山生酒兴,满天风雪得梅心。”

  • 屠龙破产

    源见“屠龙技”。指付出巨大的代价学习高超而无用的技艺或学问。宋曾巩《冬晓书怀》诗:“屠龙破产习已妄,画蛇著足弃未能。”【典源】《庄子·列御寇》:“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

  • 乌台旧案

    源见“乌台诗案”。借指官吏因批评朝政而受到迫害的案件。宋刘克庄《汉宫春.三和秘书弟家赏红梅》词:“乌台旧案累汝,牵惹随司。”清 剑心《〈轰天雷〉题词》:“此后抒辞宜作意,乌台旧案认分明。”【词语乌台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