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二诺

二诺

随便答应,不守诺言。唐代魏征《述怀》诗:“季布无二诺,侯羸重一言。”《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故说“季布无二诺。”


【词语二诺】   汉语词典:二诺

猜你喜欢

  • 营首

    亦作“营头”。指流星白昼陨落的一种天文现象。旧时迷信的说法,“营首”出现是兵乱之兆。《晋书.天文志》:“大安二年十一月辛巳,有星昼陨,中天北下,光变白,有声如雷,案占名曰营首。营首所在,下有大兵流血。

  • 圯上老人

    源见“圯桥进履”。指授张良兵法的圯上老父黄石公。宋苏轼《留侯论》:“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之所为深惜也。”【词语圯上老人】  成语:圯上老

  • 桃偶

    源见“土偶桃梗”。比喻傀儡。鲁迅《集外集拾遗.〈哀范君〉诗之二》:“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词语桃偶】   汉语大词典:桃偶

  • 憗遗

    源见“不憗遗”。特指前代留下的元老。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乘之周麾,遍劳憗遗。”

  • 石破惊天

    见“石破天惊”。邓贤《中国知青梦》17章:“自从北京来的鲁副部长当众许下那个~的诺言之后,绝望之中的知青们就如同漫漫长夜的行路人望见灯光。”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原意指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在于人心向背,后则以此强调内部团结对于事业成功有重要的意义。孟子说,得天时不如得地利,得地利又不如得人和。比如这里有座内城三里、外城七里的城邑,敌人包围攻打却无法取胜。敌人

  •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参见: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见“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词语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成语: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汉语大词典: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 狡兔三窟

    狡猾的兔子有三个窝。比喻做事要留有余地。或喻为人狡猾,诡计多端。孟尝君田文是战国四公子之一,长期担任齐国相国,门下食客多至三千余人。公元前295年,他想派人到他的采邑薛邑收债,一个门客冯谖要求担任这一

  • 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三国演义》一〇四回载:三国 蜀军主帅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将姜维等秉其遗命,秘不发丧,缓缓退军。魏军主帅司马懿(字仲达)率军追击,遥见蜀军帅旗,诸葛亮纶巾羽扇端坐车上(实是木人)。懿恐中计,勒马逃回。百

  • 临岐叹

    同“临岐泣”。清顾炎武《赠同繫阎君明铎先出》诗:“春风吹卉木,大海放禽鱼。莫作临岐叹,行藏总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