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九回肠

九回肠

九:泛指多。忧思愁苦深重,使肚肠屡次为之回转。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负罪受辱的人难以安身,地位低贱的人多受诽谤和非议。我仅仅为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就横遭这种惨祸,被同乡耻笑,玷污了祖宗,我还有什么脸面再给父母上坟扫墓呢?即使再过一百代,这种污垢却更严重了。所以我极度痛苦,肠子一天要搅动多次,坐在屋内恍惚迷离,好像丢失了什么;外出时竟不知自己要到哪里去。每当想到自己遭到这种奇耻大辱,混身出冷汗,沾在衣裳上。”后以“九回肠”为咏内心忧愁至深的典故。

【出典】:

汉书》卷62《司马迁传》2736页:“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戮笑,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例句】:

南梁·简文帝《应令》:“望邦畿兮千里旷,悲遥夜兮九回肠。” 唐·白居易《长相思》:“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 唐·白居易《酬郑侍御多雨春空过》:“下疾不成双点泪,断多难到九回肠。” 唐·刘禹锡《望赋》:“秋之景兮悬清光,偏结情兮九回肠。” 唐·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唐·崔橹《春日即事》:“画桥春暖清歌夜,肯信愁肠日九回。” 唐·韩偓《登南神光寺塔院》:“无奈离肠日九回,强摅离抱立高台。” 宋·欧阳修《黄溪夜泊》:“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登临已九回。” 元·倪瓒《风雨》:“灯影半窗千里梦,泥涂一日九回肠。” 元·无名氏《玩江亭》3折:“盼望的我九回肠断,思量的我两眉僝僽。”


偏正 回环往复的忧思。形容忧虑、痛苦已经到了极点。语本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唐·唐彦谦《离鸾》:“下疾不成双点泪,断多难到~。”△多用于写人的忧虑焦急的心情。→困心衡虑。也作“九回肠断”、“九曲回肠”。


【词语九回肠】  成语:九回肠汉语词典:九回肠

猜你喜欢

  • 海上有逐臭之夫

    表示人备有所爱好。故事出在《吕氏春秋.遇合篇》:“人有大臭者,其亲戚兄弟,妻妾知识,无能与居者,自苦而居海上。海上人有悦其臭者,昼夜随之而弗能去。”后多引作〔海上有逐臭之夫〕。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

  • 一屐

    源见“携只履”。又《景德传灯录.菩提达磨》载:暨云复命,明帝已逝。孝庄即位,云俱奏其事,帝令启棺,唯一革履尚存,举朝为之惊叹,奉诏取遗履于少林寺供养。后因以“一屐”为赞颂佛教大师法力的典实。清 吴传业

  • 灰然

    源见“死灰复燃”。喻重新得势。然,“燃”的古字。《梁书.何敬容传》:“君侯已得瞻望,朝夕出入禁门,醉尉将不敢呵,灰然不无其渐。”【词语灰然】   汉语大词典:灰然

  • 顾而言他

    见“顾左右而言他”。《扫迷帚》21回:“那三人见话不投机,便~。”△用于描写为难。→顾说他事【词语顾而言他】  成语:顾而言他汉语大词典:顾而言他

  • 高阳侣

    同“高阳伴侣”。明何景明《西郊秋兴》诗之十:“独少高阳侣,时时过酒家。”

  • 迟迟吾行

    我们慢慢走。 表示有所依恋,舍不得离开。语出《孟子.尽心下》:“孔子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清.李汝珍《镜花缘》四〇回:“小弟自从登了此山,不但名利之心都尽,只觉万事皆空。此时

  • 蔓草不可除

    《左传.隐公元年》:祭仲向郑庄公进言,要他限制共叔段的势力,说:“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春秋时郑国大夫祭仲看出共叔段(郑庄公弟)有夺权的阴谋,向郑庄公建议要限

  • 刘孝标

    《梁书.文学传下.刘峻传》:“刘峻字孝标,平原平原人……天监初,召入西省,与学士贺踪典校秘书。……安成王秀好峻学,及迁荆州,引为户曹参军,给其书籍,使抄录事类,名曰《类苑》,未及成,复以疾去,因游东阳

  • 以汤沃沸

    见“以汤止沸”条。偏正 汤,开水;沃,浇。把开水浇进沸水里去制止沸腾。谓不但无济于事,反而助长不良的气势。《淮南子·原道训》:“若~,乱乃逾甚。”△贬义。用于比喻违背事理,措施方法不对头。→以火救火

  • 断靷郭宪

    《太平御览》卷四五七引《汝南先贤传》:“郭宪字子横,建武中为光禄勋。车驾西征隗嚣,谏曰:‘天下初定,车驾未可动。’宪乃当车拔佩刀以断靷。帝不从,遂上陇。其后颍川兵起,乃回驾而还,帝叹曰:‘恨不用光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