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义愤填膺

义愤填膺

膺,胸。胸中充满了由正义而激起的愤怒。原作“愤气填膺”,后亦作“义愤填胸”。出自唐文宗之语。唐文宗,名李昂(829-840年),唐穆宗第二子。大和元年(827年)在宦官王守澄等人支持下即皇帝位。即位后曾重用李训、郑注等人,希望能铲除宦官,整理朝政。但大和元年(835年)十一月,由李训、郑注等发动的旨在清除宦官的“甘露之变”遭到失败,宦官反倒乘机大杀朝官,并完全控制了唐文宗的行动。十二月,唐文宗至紫宸殿,便对宰相说道:“我每想到贞观、开元之时,再看到今日之事,就常常会胸中充满愤怒。”

【出典】:

旧唐书》卷17下《文宗本纪下》563页:“上曰:‘我每思贞观、开元之时,观今日之事,往往愤气填膺耳。’”

【例句】:

清·李海观《岐路灯》76回:“国家第一要忠臣,义愤填胸不顾身。”


主谓 膺,胸。正义的愤怒充满于胸中。语本《旧唐书·文字纪下》:“我每思贞观、开元之时,观今日之事,往往愤气填膺耳。”周梅森《沦陷》:“那时他们这帮热血男儿们忙着爱国,整日借集会演说,支援国军,根本没功夫搓麻将,看老伍陪太太搓,还~地骂他‘不知亡国恨,只爱搓麻将。’”△用于由非正义的行为所引起的愤怒。→悲愤填膺 怒发冲冠 怒气冲天。也作“义愤填胸”。


【词语义愤填膺】  成语:义愤填膺汉语词典:义愤填膺

猜你喜欢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愿作为珍贵的玉器被打碎,也不愿作微贱的瓦片以求得保全。比喻为坚持真理、正义宁可去死,也不苟且偷生。公元550年,东魏权相高洋,废孝静帝元见善自立,建立了北齐政权。就在这一年,天空出现了日食。古人迷信

  • 马超勋

    《三国志.蜀书.马超传》:马超,字孟起,扶风茂陵人。汉末随父起事至长安,汉末任偏将军,后降蜀,拜平西将军、左将军,假节,迁骠骑将军,领梁州牧,封犛乡侯。马超初为汉将,后依汉中张鲁,再投蜀汉,官至骠骑将

  • 红线盗盒

    唐.杨巨源《红线传》载:唐潞州节度使薛嵩家侍女红线,文武全才,技艺高绝。时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意欲吞潞州,薛日夜愁烦,无计可施。红线自告奋勇,夜探魏博。一更出发,五更取田承嗣床头金盒而归。翌日,薛派使者持

  • 笔冢

    唐代和尚。著名书法家怀素刻苦学习书法的故事。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长沙僧怀素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弃笔堆积,埋于山下,号曰‘笔冢’。”唐代裴说《题怀素台》诗:“杜甫李白与怀素,文星酒星草书星。永

  • 同王霸

    源见“王霸惭”。指守志安贫。清 张蘩《戏为外子拨闷》诗:“儿顽应笑同王霸,婢钝何须学郑玄?”

  • 豹房

    明武宗朱厚照于宫禁中建造的淫乐场所。正德二年(1507年)诏造豹房,在西华门内,不听政,昼夜淫乐。正德十六年(1521年),厚照死于豹房。【出典】:《明史》卷16《武宗本纪》201页:“(正德二年)秋

  • 征南库

    同“当阳武库”。清王夫之《为晋宁诸子说春秋》诗之一:“腹借征南库,灯邀汉寿光。”

  • 支遁

    源见“支遁买山”。称誉高僧。唐李白《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诗:“今日逢支遁,高谈出有无。”

  • 季子椎

    同“悬梁刺股”。清查慎行《送叔毅南归》诗:“封书病检山妻药,陈策慵探季子椎。”

  • 八拜之交

    八拜:古代对父辈亲友行八拜礼。见宋代邵伯温《闻见前录》十记李稷拜访文彦博事。交:友谊。旧时因称结拜兄弟、姊妹为八拜之交。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有一人姓杜,名确,字君实,与小生同郡同学,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