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中窾

中窾

源见“庖丁解牛”。谓切中要害。《东周列国志》七三回:“〔伍员〕勇壮非常,与寡人筹策国事,无不中窾,是其贤也。”亦谓恰当,合适。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柴可为扉也。取柴之入画者为之,使疏密中窾,则同一扉也,而有农户儒门之别矣。”


【词语中窾】   汉语词典:中窾

猜你喜欢

  • 伐国不问仁人

    讨伐别国这样的事,是不询问仁德的人的。 意谓正直的人不听邪恶的语言。语出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对胶西王越大夫不得为仁》:“昔者鲁君问于柳下惠曰:‘我欲攻齐,如何?’柳下惠退而有忧色,曰:‘吾闻伐国不

  • 鹿门

    源见“鹿门采药”。鹿门山的省称,在湖北 襄阳。东汉庞德携妻子登鹿门山采药不返。后因用指隐士所居之地。宋苏轼《和陶贫士》之七:“我独遗以安,鹿门有前修。”【词语鹿门】   汉语大词典:鹿门

  • 竹帛

    竹简和白绢,古代供书写之用。此典指汉景帝颁发诏书,认为汉文帝的功德可以书写竹简和白绢,载入史册。汉景帝(前188——前141年),姓刘名启,是汉文帝刘恒之子。汉文帝刘恒于后元七年(前157年)病死,刘

  • 握素披黄

    同“握铅抱椠”。素,白绢,古代用于书写。黄,雌黄,古代用以校点书籍。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握素披黄,吟道咏德,苦辛无益者如日蚀,逸乐名利者如秋荼。”见“握椠怀铅”。【词语握素披黄】  成语:

  • 鷃鸿

    源见“榆枋之见”。鷃雀与鸿雁。两种大小悬殊的鸟。比喻人们才识的高下。元周伯琦《至正元年复科举乡贡进士纪事》诗:“雠校稽鱼豕,铨题辨鷃鸿。”

  • 翟公罗

    源见“门可罗雀”。谓翟公门外可设雀罗。形容门庭冷落。唐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凄断韩王剑,生死翟公罗。罗悲翟公意,剑负韩王气。”

  • 建瓴之势

    见“高屋建瓴”条。【词语建瓴之势】  成语:建瓴之势

  • 牺氏琴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燧人氏没,庖牺氏代之……是称太昊,都陈,作瑟三十六弦,长八尺一寸。”后因泛指琴瑟为“牺氏琴”。宋梅尧臣《茂芝上人归姑苏》诗:“身衣竺乾服,手援牺氏琴。”【词语牺氏琴】   汉语

  • 叩角词

    同“饭牛歌”。唐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方结羡鱼之网,将谣叩角之词。”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一人守隘,而千人弗敢过也。”一人把关,一万人也攻不开。后因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用为形容地势非常险要,易守难攻的典故。冯玉祥《我的生活》第十五章:“三家店在门头沟附近,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