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三岁字”。喻指情谊深挚。唐顾况《赠别崔十三长官》诗:“相识三十年,致书字不灭。”
同“骥伏盐车”。明高濂《玉簪记.促试》:“叹骥足盐车久淹,托萍梗风尘自转。”
同“乘槎河汉”。明陈汝元《金莲记.就逮》:“每举笔而凌云,似乘槎而犯斗。”
《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饥”谓视人民的疾苦责在于己,因而以解除人民的痛苦为己任。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或己溺己
《史记.秦始皇本纪》:“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僊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僊人。”徐市,即徐福,秦方士,得求仙之遣而一去未归。后喻
《汉书.卫青霍去病传》:“青壮,为侯家骑,从平阳主。”“青既尊贵,而平阳侯曹寿有恶疾就国,长公主问:‘列侯谁贤者?’左右皆言大将军。主笑曰:‘此出吾家,常骑从我,奈何?’左右曰:‘于今尊贵无比。’于是
《景德传灯录.前杭州径山道钦禅师法嗣》:“〔鸟窠道林禅师〕有侍者会通,忽一日欲辞去,师问曰:‘汝今何往?’对曰:‘会通为法出家,以和尚不垂慈诲,今往诸方学佛法去。’师曰:‘若是佛法,吾此间亦有少许。’
同“袴襦歌”。宋沈瀛《满庭芳》词:“裘带功名,袴襦歌颂,世间谁似公贤?”
同“分虎竹”。唐杜甫《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诗:“几分汉廷竹,夙拥文侯篲。”
唐韩愈《秋怀诗》之九:“忧愁费晷景,日月如跳丸。”后因以“双丸”喻指日月。宋何梦桂《洞仙歌.答何君元寿词》词:“笑双丸乌兔,两鬓霜蓬。”元朱德润《题陈直卿一碧万顷》诗:“日月双丸吐,江山万古愁。”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