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胫而走

不胫而走

孔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胫,小腿。后以“不胫而走”形容事物传布迅速,风行一时。清赵翼瓯北诗话.白香山诗》:“文人学士既叹为不可及,妇人女子亦喜闻而乐诵之。是以不胫而走,传遍天下。”


其他 胫,小腿。没有腿,却能跑。原喻贤才投奔慕贤者。后多喻不需推行、张扬,迅速流传。也比喻东西突然丢失。语本汉·孔融《论盛孝章书》:“正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邓贤《中国知青梦》:“这条消息是被一个成都知青用自制小收音机捕捉到的,然后很快好像长了翅膀一样在第十一团广大知青中~。”△形容没有推行却能迅速传播流行。→不翼而飞。也作“不胫而驰”。


解释胫:小腿。本义表示没有腿却能跑动。后用来形容事物传播迅速,风行一时。

出处东汉·孔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

盛宪,字孝章,东汉三国时期吴地的名士,和孔融是好朋友。孙权的哥哥孙策平定东吴后,把对自己构成威胁的英雄豪杰一一铲除。盛宪曾任吴郡太守,在当地很有名望,影响力不小,因此孙策对他非常忌惮。孔融作为好友,时时为他担心,生怕他被孙策杀掉。

于是有一天,孔融给曹操写了一封信,大力推荐盛宪,希望曹操招纳他。孔融在信中写道:“曹公您致力于匡助和恢复汉室,拯救汉家行将灭绝的宗庙社稷。而拯救汉室的方法,实质在于求得贤士。因为人们的爱好,珠宝玉器即使没有腿脚,都能自己到来。何况贤人自己有腿脚,只要真心求贤,哪能得不到呢?如今海内名士,凋零衰落,只有会稽的盛孝章还活着。但孝章现在被孙策压制束缚,妻儿也不在身边,孤单危险,忧愁困苦时刻伴随着他,假如忧愁能让人损伤的话,他恐怕都活不了多长时间了。假如曹公您能派一位使者,拿着您的征召命令,那么不但可以为自己招来一位贤士,而且可以成全我们的朋友之道。”

曹操采纳了孔融的意见,征召盛宪为骑都尉,但命令尚未到达,盛宪就被孙权杀害了。

近义不翼而飞

反义鲜为人知

例句

白居易的诗文浅近平易,就连老人和小孩子也都喜欢诵读。因此不胫而走,传遍天下。


【词语不胫而走】  成语:不胫而走汉语词典:不胫而走

猜你喜欢

  • 群虱处裈中

    象虱子藏在裤缝中。讥讽世俗之辈的苟安。《晋书.阮籍传》:“独不见群虱( ㄕ shī 失)之处裈( ㄎㄨㄣ kūn 坤)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裈裆。”裈:有裆的裤子。

  • 九筵

    《周礼.考工记.匠人》:“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筵,竹席,长九尺。九筵,即八十一尺。后因以“九筵”借指明堂。宋欧阳修《谢免明堂陪位表》:“乃因万物之成秋,爰即九筵而展礼。”【词语

  • 史丹青蒲

    《汉书.史丹传》:“史丹字君仲,鲁国人也。……凡以亲密臣得侍视疾,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室,顿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皇太子以适长立,积十余年,名号系於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太子由是遂为嗣矣。

  • 秦火

    源见“焚书坑儒”。指秦始皇焚书事。也泛指统治者焚毁书籍的文化专制手段。唐孟郊《秋怀》诗之十五:“秦火不爇舌,秦火空爇文。”瞿秋白《赤都心史》三五:“心与智不调,请寻一桃源,避此秦火。”【词语秦火】  

  • 洛生咏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桓公伏甲设馔”注引宋明帝《文章志》:“(谢)安能作洛下书生咏,而少有鼻疾,语音浊,后名流多学其咏,弗能及,手掩鼻而吟焉。”洛生咏即指洛阳书生带鼻浊音的吟咏,犹如今天

  • 腾上

    《旧唐书.马周传》:“中书侍郎岑文本谓所亲曰:‘吾见马君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耳。”岑文本认为马周升腾速度太快,必不能持久。后用为飞腾上进之词。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一《和陈鲁山十诗以孟夏草木长

  • 知止不辱

    见“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元史·察罕传》:“(察罕)尝以病请告,暨还朝,帝御万岁山圆殿……顾李孟曰:‘~,今见其人。’”【词语知止不辱】  成语:知止不辱汉语大词典:知止不辱

  • 大刀环

    同“大刀头”。清徐锡麟《出塞》诗:“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 射草中石

    同“射石饮羽”。明高启《次韵答朱冠军游城西之作》诗:“醉归共射草中石,笑擘弓弦霹雳鸣。”

  • 赤眉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天凤五年(公元18年)瑯玡人樊崇、东莞人逢安、临沂人徐宣等各起兵数万人,为区别敌我,将眉毛涂成红色,故称“赤眉军。”集众至三十万人,奉刘盆子为帝,曾一度攻入长安。后为光武帝刘秀围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