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愧蔡邕碑

不愧蔡邕碑

源见“郭泰碑铭”。指墓碑内容真实。宋苏轼《孔长源挽词》之一:“少年才气冠当时,晚节孤风益自奇。君胜宜为夫子后,林宗不愧蔡邕碑。”


【典源】《世说新语·德行》“郭林宗至汝南”条注引晋·司马彪《续汉书》曰:“郭泰字林宗,太原介休人。泰少孤,年二十,行学至城阜屈伯彦精庐,乏食,衣不盖形,而处约味道,不改其乐。李元礼一见称之曰:‘吾见士多矣!无如林宗者也。’及卒,蔡伯喈为作碑曰:‘吾为人作铭,未尝不有惭容,唯为郭有道碑颂无愧耳!’”《后汉书·郭太列传》亦载,文大略同。

【今译】 后汉郭泰字林宗,少时孤贫,勤学不辍,终成博通经典的大儒,他曾举有道 (汉时选举科目之一) 而不就,居家教授,弟子千余人,德才为时人敬重。郭泰死后,蔡邕 (字伯喈) 为其写铭文,蔡邕说:“我为许多人写过碑铭,往往多溢美之辞,使我惭愧不安。惟有给郭有道写碑铭,我心中无愧。”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德高望重,盛名符实,也用以指直书无愧。

【典形】 不愧蔡邕碑、伯喈无愧、林宗墓上碑、无愧辞。

【示例】

〔不愧蔡邕碑〕 宋·苏轼《孔长源挽词》之一:“君胜宜为夫子后,林宗不愧蔡邕碑。”

〔伯喈无愧〕 唐·王勃《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惠寺碑》:“林宗有道,伯喈无愧。”

〔林宗墓上碑〕 清·唐孙华《挽同年钱心水进士》:“摛辞愧乏中郎笔,辜负林宗墓上碑。”

〔无愧辞〕 唐·李商隐《撰彭阳公志文毕有感》:“敢伐不加点,犹当无愧辞。”


猜你喜欢

  • 居士竹

    源见“子猷惜此君”。美称竹。也借指种竹的闲适生活。宋朱敦儒《诉衷情》词:“居士竹,故侯瓜,老生涯。自然天地,本分云山,到处为家。”

  • 琼报

    源见“投木报琼”。喻厚报。宋辛弃疾《满江红.和卢国华》词:“但欲搜好语,谢新词,羞琼报。”【词语琼报】   汉语大词典:琼报

  • 破釜

    同“破釜沉舟”。明张煌言《北回示将吏》诗:“同仇计左矣,遗老思深哉!破釜烝徒义,持筹参佐才。”清吴伟业《下相怀古》诗:“太息取祖龙,大言竟非妄。破釜救邯郸,功居入关上。”【词语破釜】   汉语大词典:

  • 诗入鸡林

    鸡林,即古新罗,今朝鲜。诗句传入鸡林国。后以此典比喻诗文享誉遐迩,流传广远。亦称“鸡林诗句”。见唐白居易之事迹。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原籍太原(今属山西),后祖上迁居下邽(guī归)(今陕

  • 死诸葛走生仲达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曰:“杨仪等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司马懿),宣王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偪。於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宣王之退也,百姓

  • 子敬毡

    同“青毡故物”。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卜羡君平杖,偷存子敬毡。”

  • 瓠子歌

    《史记.河渠书》:“天子既临河决,悼功之不成,乃作歌曰:‘瓠子决兮将奈何?皓晧旰旰兮闾殚为河(注:晧旰,河决之后洪水泛滥盛大的样子)。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吾山平兮钜野溢(注:瓠子决口,

  • 包胥哭庭

    同“包胥哭秦”。清蒋士铨《桂林霜.完忠》:“始而学包胥哭庭,既而仿尉佗称帝。”

  • 陆无屋,水无舟

    意指无所安身。《南史.张融传》:“融假东出,武帝问融住在何处,答曰:‘臣陆处无屋,舟居无水。’后上问其从兄绪,绪曰:‘融近东出,未有居止,权牵小船岸上住。’上大笑。”武帝:宋武帝刘裕。【词语陆无屋,水

  • 班姬纨扇

    同“班姬团扇”。清袁枚《六月二十日记寒作》诗:“班姬纨扇休轻弃,只恐炎官事未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