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患人之不己知

不患人之不己知

患:忧虑,担心。 不怕人家不了解自己。 表示心安理得。语出《论语.学而》:“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又《宪问》:“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唐.韩愈《重答李翊书》:“生其急乎其所自立,而无患乎人不己知。”元.马致远《陈抟高卧》三折:“不患人之不己知,石床绵被暖,瓦缽菜羹肥,是山人乐矣。”


猜你喜欢

  • 之无

    源见“略识之无”。指简单的字。金元好问《赠利州侯神童》诗:“极知之无不足讶,更恐洛诵难为功。”【词语之无】   汉语大词典:之无

  • 山囚

    源见“赋囚山”。用称隐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元王恽《杂言寄中隐奉别后一粲》诗:“故园风物信如旧,柳子初岂为山囚?”【词语山囚】   汉语大词典:山囚

  • 蕉梦

    同“蕉鹿梦”。宋张炎《甘州.赋众芳所在》词:“向一丘一壑,留恋年光。又何心逐鹿,蕉梦正钱塘。”

  • 足食足兵

    兵:兵器。这里指军备。 粮食充足,军备充足。 表示国势强盛。语出《论语.颜渊》:“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三国志.蜀志.蒋琬传》:“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七》

  • 一窍不通

    《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后以“一窍不通”喻一点不懂。《醒世

  • 淹中术

    《汉书.艺文志》:“《礼古经》者,出于鲁淹中。”三国魏.苏林注:“里名也。”春秋鲁国有淹中里,是发现《礼古经》所在地。后遂用为儒学、儒术之代称。唐.皇甫冉《闲居作》诗:“学谢淹中术,诗无邺下名。”

  • 无妄之祸

    参见:无妄之灾【词语无妄之祸】  成语:无妄之祸汉语大词典:无妄之祸

  • 问难

    对于疑难反复讨论或辩驳。汉代王充《论衡.问孔》:“皋陶陈道帝舜之前,浅略未极。禹问难之,浅言复深,略指复分。”《后汉书.丁鸿传》:“肃宗诏鸿与广平王羡及诸儒楼望、成封、桓郁、贾逵等,论定五经同异于北宫

  • 同声相求

    同“同声相应”。唐萧颖士《江有归舟》诗序:“於戏!彼以我为僻,尔以我为正。同声相求,尔后我先,安得而不问哉?”季羡林《西谛先生》:“处境相同,容易引起类似同病相怜的感情;爱好相同,又容易同声相求。”见

  • 方领圆冠

    源见“方领矩步”。方形衣领和圆形帽冠,为古代儒生的服饰。亦借指儒生。南朝 梁何逊《七召.儒学》:“方领圆冠,金口木舌。谈章句之远旨,构纷纶之雅说。”见“圆冠方领”。【词语方领圆冠】  成语:方领圆冠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