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

亦作“草庐三顾”、“茅庐三顾”。顾:拜访、探望。茅庐:草屋。表示礼贤下士,诚恳邀请,也引伸为知遇之恩。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东汉末,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西),人称“卧龙”。后应刘备之邀,出山辅佐刘备,联合东吴,对抗曹操,赤壁之战大败曹操,占荆州,进据四川,建蜀汉政权,拥戴刘备称帝,任丞相。刘备死后,封武乡侯,辅助后主阿斗,事无巨细都亲自处理,励精图治,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他五次出兵攻魏,在与魏军相持中因劳累过度而去世。刘备与曹操交战,败投荆州刘表,暂寓新野。经徐庶推荐,刘备遂三次前往隆中,请其出山。诸葛亮感其意诚,终于见了他。并在草庐中和他分析形势,制定东联孙吴,北拒曹操,袭据四川,徐图统一的战略计划,而后与其一起下山,共图霸业,建立蜀汉,成为一代名相。

【出典】: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卷35第912页:“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例句】:

晋书·庾阐传》:“夷吾相桓,汉登萧张;草庐三顾,臭若兰芳。” 《南史·袁昂传》:“(明帝)钦昂风素,频降驾焉。及践祚,奏事多留与语,谓曰:‘我昔以卿有美名,亲经相诣。’昂答曰:‘陛下在田之日,遂蒙三顾草庐。’” 元·无名氏《醉写赤壁赋》一折:“不肯去兰省一朝登北阙,便想这茅庐三顾到南阳。”


述补 顾,拜访。茅庐,草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载,刘备曾拜访隐居今湖北襄阳市郊区的诸葛亮,“凡三往,乃见”。比喻礼贤的诚意。语本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王安忆《舞台小世界》:“新团长只好亲自去请福奎,动员他再站一班岗。他做好了~的思想准备。”△褒义。用于赞颂求贤若渴的领导人或十分诚恳邀请他人的举动。→草庐三顾。也作“茅庐三顾”、“三顾草庐”。


【典源】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今译】 汉末刘备驻兵于新野,隐士徐庶去见他,刘备非常器重徐庶。徐庶对刘备说:“有一位诸葛孔明,是人中的卧龙,将军不想见一见吗?”刘备说:“请您与他一起来吧。”徐庶说:“此人可以前去探访,不能让他自己跑来。将军应该亲自去拜访他。”于是刘备动身去访问诸葛亮,去了三回,才见到。两人见面交谈以后,刘备非常钦佩诸葛亮,遂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兴复汉室。后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刘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参见 〖南阳高卧〗。

【释义】后以此典表示诚心诚意聘请贤士。

【典形】 草庐三顾,三顾、三顾隆中,三顾茅庐,蜀主三顾,答三顾。

【示例】

〔草庐三顾〕 宋·无名氏《念奴娇·和东坡韵》:“万里奔腾,两宫幽陷,此恨如何雪?草庐三顾,岂无高卧英杰?”

〔三顾〕 唐·杜甫《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隆中〕 宋·张孝祥《西江月·张钦夫寿》:“已援一编圯下,却须三顾隆中。”

〔三顾茅庐〕 元·张可久《齐天乐·道情》:“人传梁甫吟,自献长门赋,谁三顾茅庐?”

〔蜀主三顾〕 元·萨都拉《回风坡吊也明先生》:“若非蜀主三顾贤,终只如龙卧南亩。”


【词语三顾茅庐】  成语:三顾茅庐汉语词典:三顾茅庐

猜你喜欢

  • 蛇影杯弓

    同“杯弓蛇影”。《红楼梦》八九回回目:“人亡物在公子填词,蛇影杯弓颦卿绝粒。”见“杯弓蛇影”。《红楼梦》89回目:“~颦卿绝粒。”【词语蛇影杯弓】  成语:蛇影杯弓汉语大词典:蛇影杯弓

  • 素女弦

    汉.司马迁《史记.封禅书》:“太帝(即泰帝,太昊伏羲氏)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素女拨五十弦而歌,太帝悲不能止,遂破瑟为二十五弦。后因称悲愁的乐曲为“素女弦”、“五十弦”

  • 惠子知我

    《庄子.徐无鬼》载:庄子好友惠子(惠施)死后,庄子过其墓,感叹说:“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后因以“惠子知我”喻朋友相知之深。三国 魏曹植《与杨德祖书》:“其言之不惭,恃惠子之知我

  • 奚奴丽句

    同“锦囊佳句”。宋曹勋《二郎神》词:“甚觑著花开,频惊屈指,谩写奚奴丽句。”

  • 难和曲

    源见“曲高和寡”。喻指高雅的作品。唐钱起《美杨侍御清文见示》诗:“谁知绝唱后,更有难和曲……清文不出户,仿像皆在目。”

  • 文君

    源见“琴挑文君”。借指年轻的寡妇。《聊斋志异.董生》:“妾适痴郎四五年,翁姑相继逝,又不幸为文君。”亦借指意中美女。宋沈端节《薄幸》词:“念少年孤负芳音,多时不见文君。”【词语文君】   汉语大词典:

  • 引绳排根

    亦作“引绳批根”。喻勾结起来排斥别人。《汉书.灌夫传》:“及窦婴失势,亦欲倚夫引绳排根生平慕之后弃者。”夫:指灌夫。见“引绳批根”。宋·程大昌《考古编·庄子》1:“古今多罪周(庄周)之诋訾尧、舜、孔子

  • 琬琰俱焚

    同“玉石俱焚”。琬、琰皆为玉。南朝 梁 刘孝标《辩命论》:“火炎昆岳,砾石与琬琰俱焚。”

  • 尺鲤

    源见“鱼传尺素”。指书信。明张煌言《祭建国公郑羽长鸿逵文》:“千里片鸿,经年尺鲤。”【词语尺鲤】   汉语大词典:尺鲤

  • 青门学种瓜

    源见“东陵瓜”。指辞官归隐过田园生活。唐杜甫《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诗:“丈人文力犹强健,岂傍青门学种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