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珠树

三珠树

山海经.海外南经》:“三珠树在厌火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三珠树,本为古代传说中的珍木,后常用以喻杰出的三兄弟。《新唐书.王勃传》:“初,勔、勮、勃皆著才名,故苏易简称三珠树。”亦泛作对他人兄弟的赞词。宋楼钥《王提刑正功挽词》诗:“伯仲三珠树,优为一世才。”


【典源】 《山海经·海外南经》:“三株树在厌火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初学记》卷二十七亦引,作“三珠树”。《旧唐书· 王勃传》:“ (王) 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新唐书·王勃传》亦载。

【今译】 三珠树,神话中异树名,传说其树似柏; 叶皆为珠。唐代王勃六岁时即能作文,构思流畅,文辞奇妙,他与其兄王勔、王勮都有才名,因此人称为“王氏三珠树”。

【释义】后以此典称美他人著述或兄弟。

【典形】 连珠树、攀珠树、三珠树、珠树、珠树林、珠树三珠。

【示例】

〔连珠树〕 清·黄景仁《丛竹图为金光禄素中题》:“示我华萼篇,胜披连珠树。”

〔攀珠树〕 宋·陈与义《次韵光化宋唐年主簿见寄》:“梦中犹得攀珠树,别后能忘倒玉山。”

〔三珠树〕 晋·陶潜《读山海经》:“粲粲三珠树,寄生赤水阴。”

〔珠树〕 唐·韦庄《又玄集序》:“人华林而珠树非多,阅众籁而紫箫唯一。”金·元好问《赠麻信之》:“霁日光风开白昼,琼林珠树照青春。”

〔珠树林〕 唐·陈子昂 《感遇》 之四:“翡翠巢南海,雌雄珠树林。”

〔珠树三株〕 宋·秦观 《和东坡》:“珠树三株讵可攀,玉海千寻真莫测。”


【词语三珠树】   汉语词典:三珠树

猜你喜欢

  • 背若芒刺

    源见“芒刺在背”。喻指内心极度不安。《三国演义》二〇回:“后得曹操,以为社稷之臣;不意专国弄权,擅作威福。朕每见之,背若芒刺。”见“芒刺在背”。《三国演义》20回:“后得曹操以为社稷之臣,不意专国弄权

  • 簇新

    前蜀花蕊夫人《宫词》之六:“厨盘进食簇时新,侍宴无非列近臣。”本谓簇聚新物。后转用为全新、极新之意。元无名氏《刘弘嫁婢》一折:“人家那簇新做出来的衣服,连带儿也不曾缀。”【词语簇新】   汉语大词典:

  • 郭璞青囊

    同“青囊书”。唐杜牧《赠朱道灵》诗:“刘根丹篆三千字,郭璞青囊两卷书。”【典源】 《晋书·郭璞传》:“ (郭) 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而讷于言论,词赋为中兴之冠。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算历。有郭公者,客

  • 竹马迎细侯

    同“竹马交迎”。宋苏轼《次前韵再送周正孺》:“竹马迎细侯,大钱送刘宠。”

  • 强干

    源见“强干弱枝”。指加强中央统治力量。唐杜甫《舟中苦热遣怀奉呈阳中丞通简台省诸公》诗:“此流须卒斩,神器资强干。”【词语强干】   汉语大词典:强干

  • 二顷谋

    源见“苏秦六印”。谓农隐之计。元吴存《沁园春.舟中九日次韵》词:“薄酒胜茶,晚餐当肉,六印何如二顷谋。”

  • 一牛鸣地

    同“一牛吼地”。清钱谦益《山庄八景诗.锦峰晴晓》序:“其旁有锦峰书院,去山庄一牛鸣地。”见“一牛吼地”。清·金农《僦居玉溪赠无闷讲师精蓝》:~时相见,双树影堂还结缘。【词语一牛鸣地】  成语:一牛鸣地

  • 黑头为相

    源见“黑头公”。指年少而通显。宋林逋《湖山小隐二首》之二:“黑头为相虽无谓,白眼看人亦未妨。”【词语黑头为相】   汉语大词典:黑头为相

  • 乌焰

    源见“三足乌”。指红日。唐罗邺《冬日旅怀》诗:“乌焰才沉桂魄生,霜阶拥褐暂吟行。”【词语乌焰】   汉语大词典:乌焰

  • 楚女纤腰

    源见“楚宫腰”。泛指女子纤细的腰肢。宋周邦彦《解语花.元宵》词:“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