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苇杭

一苇杭

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唐.孔颖达疏:“言一苇者,谓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桴栰然,非一根苇也。”按:杭通航。

一苇,指将一束苇代船而渡。因《诗经》有“一苇航之”之语,故后以一苇”代称小舟。

唐.杜甫《洗兵马》:“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李绅《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天津落星河,一苇安可航。”


【典源】《诗·卫风·河广》:“谁渭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qi) 予望之。”疏:“正义曰: 言一苇者,谓一束也; 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浮栰然,非一根苇也。”

【今译】《诗经·河广》诗中说:“谁说黄河宽又宽,一束芦苇渡对岸。谁说宋国远又远,踮起脚尖望得见。”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渡河、航行;或用以指船,多指小船。

【典形】 渡苇、杭苇、一苇、一苇杭、一苇下长川、一苇通津。

【示例】

〔渡苇〕 宋·吴文英《烛影摇红·饯冯深居》:“一棹回潮渡苇,正西窗灯花报喜。”

〔杭苇〕 清·周之琦《好事近·舆中杂书所见》之一:“杭苇岸才登,行人乱峰层碧。十里平沙浅渚,又渡头人立。”

〔一苇〕 唐·杜甫《洗兵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一苇杭〕 宋·苏轼《次韵王晋卿奉诏》:“天山自可三箭取,海国何劳一苇杭。”

〔一苇下长川〕 宋·范成大《胡宗伟罢官改秩》:“却浮一苇下长川,浮玉低昂波聒天。”


猜你喜欢

  • 磨盾

    同“磨盾鼻”。宋岳珂《桯史.吴畏斋谢贽启》:“或可执鞭,愿供磨盾。”清江藩《汉学师承记.王昶》:“先生从征九年,虽羽书旁午,然磨盾之暇,马上吟咏,穹庐诵读,无一日废也。”【词语磨盾】   汉语大词典:

  • 九思

    《论语.季氏》:“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后泛指反复思考。晋葛洪《抱朴子.论仙》:“愿加九思,不远迷复焉。”《北齐书.王晞传》:“吾长夜

  • 梁冀跋扈

    《后汉书.梁统传》附《梁冀传》:“冀立质帝。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冀闻,深恶之,遂令左右进鸩加煮饼,帝即日崩。”东汉时,大将军梁冀独揽朝政,专横跋扈,幼主质帝称之为

  • 兄终弟及

    《公羊传.昭公二十二年》:“其称王子猛卒何?不与当也。不与当者,不与当父死子继,兄死弟及之辞也。”“兄终弟及”又称“兄死弟及”,原义是指兄长死后,由弟弟继承王位。据史书记载,商代王位的继承有传弟和传子

  • 一心一意

    《三国志.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后因以“一心一意”谓同心同意;或专心专意,毫无他念。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 拥鼻吟

    《晋书.谢安传》:“安本能为洛下书生咏,有鼻疾,故其音浊,名流爱其咏而弗能及,或手掩鼻以效之。”又《世说新语.雅量》“方作洛生咏讽”梁刘孝标注引宋明帝《文章志》:“(谢)安能作洛下书生咏,而少有鼻疾,

  • 笛里三弄

    同“桓伊弄”。宋李清照《孤雁儿》词:“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 鸡酒

    同“斗酒只鸡”。清蒲松龄《哭毕刺史》诗:“伤心鸡酒乔玄墓,转眼山河叔夜庐。”【词语鸡酒】   汉语大词典:鸡酒

  • 削足适履

    《淮南子.说林训》:“骨肉相爱,谗贼间之,而父子相危。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杀,义同削,非割杀)而便冠。”《抱朴子.刺骄》:“?(音zǔn,减,也是削的意思)足适履,毁方入圆,不亦剧

  • 捧檄而喜

    源见“毛义捧檄”。指为获俸孝养双亲而喜。清黄宗羲《明儒学案.粤闽王门学案》:“是故捧檄而喜,喜可见也,孝不可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