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丁不识

一丁不识

丁为最简单之字,一丁不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又作“目不识丁”、“未识一丁”。出自唐朝张弘靖之事迹。张弘靖(760-824年),字元理,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人。唐宪宗时曾为宰相,并充幽州、卢龙等军节度使。时值河朔四镇刚刚平定,他入幽州后,不尊重当地风俗,又不能约束部下。从事韦雍、张宗厚等人经常夜饮醉归,前呼后拥,满街烛火照耀。他们还责备诟骂吏卒,称其为反虜,并对他们说:“现今天下安定,你们虽然能挽得两石力弓,但却不如识得一丁字。”以此讥讽他们一字不识。军士们十分愤怒,终于将韦雍、张宗厚等杀死,并将张弘靖囚禁了起来。朝廷后将张弘靖贬为抚州刺史。

【出典】:

旧唐书》卷129《张延赏附子弘靖传》3611-3612页:“弘靖以禄山、思明之乱,始自幽州,欲于事初尽革其俗,乃发禄山墓,毁其棺柩,人尤失望。从事有韦雍、张宗厚数辈,复轻肆嗜酒,常夜饮醉归,烛火满街,前后呵叱,蓟人所不习之事。又雍等诟责吏卒,多以反虏名之,谓军士曰:‘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军中以意气自负,深恨之。”

【例句】:

宋·陆游《书生叹》:“又不见垄头男子手把鉏,丁字不识称农夫。” 宋·杨万里《初秋戏作山居杂兴》:“莫羞空腹无丁字,且免秋阳晒杀人。”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48回:“理刑副千户西门庆,本系市井棍徒,夤缘升职,滥冒武功,菽麦不知,一丁不识。” 清·归庄《读书》:“一朝失身败名节,却似不曾识一丁。” 金庸《笑傲江湖》:“令狐冲道:‘师娘,这明明是一本七弦琴的琴谱,洞萧的萧谱,他王家目不识丁,硬说这是辟邪剑谱,天下居然有这等大笑话。’”


主谓 一个字也不认识。语本《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醒世姻缘传》1回:“那邢生后来做到尚书的人品,你道他眼里那里有你这个~的佳公子?”△用指文盲之人。→目不识丁


【词语一丁不识】  成语:一丁不识汉语词典:一丁不识

猜你喜欢

  • 欲盖弥章

    想要掩盖过失或罪恶,反而使这些过失或罪恶更为彰明昭著。《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宋代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六:“或欲盖而名章,如赵盾伪出奔,崔杼杀太史,将以盖弑君

  • 明眸皓齿

    明亮的眼珠,洁白的牙齿。眸( ㄇㄡˊ móu 谋):眼珠。三国魏曹植《洛阳赋》:“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辅靥承权。”睐:顾盼。唐代杜甫《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见“

  • 识途老马

    源见“老马识途”。喻对某种事情熟悉有经验能为先导者。《儿女英雄传》十八回:“你但有志读书,我自信为‘识途老马’。”见“老马识途”。《儿女英雄传》18回:“你但有志读书,我自信为~。”【词语识途老马】

  • 燕颔

    源见“封侯万里”。指封侯之相。唐岑参《送张都尉东归》诗:“封侯应不远,燕颔岂徒然?”亦指武将、勇士。明徐渭《次夕降抟雪径满鹅鸭卵烧竹照之八十韵》:“燕颔不醒颓锦帐,蛾眉邀醉叠金椑。”清孙致弥《咏史次王

  • 锦文

    同“锦字书”。明冯梦龙《挂枝儿.耐心》:“锦文织就,薄幸回颜。”【词语锦文】   汉语大词典:锦文

  • 郭解借交

    汉代郭解以身躯借友报仇的故事。《汉书.郭解传》:“解为人静悍,不饮酒。少时阴贼感概,不快意,所杀甚众。以躯藉友报仇,臧命作奸剽攻,休乃铸钱掘冢,不可胜数。”臧命:亡命之徒。剽攻:劫盗。主谓 郭解以躯借

  • 渐离击筑

    源见“燕市悲歌”。形容悲壮凛然的气概。《后汉书.延笃传》:“虽渐离击筑,傍若无人,高凤读书,不知暴雨,方之于吾,未足况也。”

  • 汉珮

    同“汉皋佩”。宋孙光宪《临江仙》词之二:“终是有心投汉珮,低头但理秦筝。”

  • 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明.凌濛初《三刻拍案惊奇》第五卷:“真珠姬发乱攧乱掷,哭得一佛出世(出世:指“生”),二佛生天(生天:指“死”)。”也作“一佛出世,二佛涅槃(涅槃:佛教指佛或高僧死亡。)。”后因以“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永和九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王羲之与谢安、孙绰、魏滂、涣之等一大批贤达之人于兰亭相会。后因以贤能者齐集,济济一堂